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检疫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金燕  谢关林  李斌 《植物检疫》2003,17(4):243-245
本文介绍了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国内外分布,寄主范围,危害症状,病原菌特性以及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初步分析了该病害传入我国及在我国定殖与传播的可能性,认为该病害对我国农作物特别是水稻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相似文献   
32.
郁金香和百合是最重要的百合科球根花卉。病害是制约郁金香和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害和病原。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原真菌有镰刀菌、灰霉和炭疽菌;主要病原细菌有萎蔫短小杆菌、果胶杆菌属和迪基氏属软腐细菌;主要病毒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斑驳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主要植物病原线虫有短体线虫、茎线虫和滑刃线虫。线虫取食伤害郁金香和百合的根、鳞茎和芽,促进病原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的复合侵染;毛刺属和拟毛刺属线虫除侵害郁金香和百合,还作为介体向植物传播烟草脆裂病毒。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等RNA病毒是与郁金香和百合相关的主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也介绍了鉴定这些病原的常规方法和新方法,为建立郁金香和百合主要病原的检测检疫体系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3.
【目的】开发一种可同时检测黄瓜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的三重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ITS或16S r DNA序列分别设计黄瓜靶斑病原菌、黄瓜炭疽病菌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特异性检测引物;通过鉴定引物的特异性,筛选可在目标菌株中扩增出特异片段的特异引物;选择可以组合的3种病原菌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数分别进行优化,优化三重PCR体系。【结果】针对黄瓜靶斑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分别设计出5对、7对和6对特异性引物,其中引物CC4F/CC4R和CC5F/CC5R可特异扩增黄瓜靶斑病菌ITS,引物CL1F/CL1R、CL2F/CL2R、CL3F/CL3R、CL3F/CL4R、CL3F/CL5R、CL3F/CL6R和CL3F/CL7R可特异扩增黄瓜炭疽病菌ITS,引物PS3F/PS4R和PS4F/PS4R可特异扩增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16S rDNA。引物CC5F/CC5R、CL3F/5R和PS3F/4R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370、275和698 bp,其混合扩增产物可在3%琼脂糖凝胶上得到充分分离,这3对引物选择作为三重PCR引物。在三重PCR反应体系中,当引物CC5F/CC5R、CL3F/5R和PS3F/4R的终浓度分别为0.16、0.4和0.16μmol·L~(-1)时,3个目的片段能同时得到有效扩增;当退火温度大于65℃时,部分目的片段不能有效扩增。最终建立并验证了适合上述3种黄瓜主要病原菌的三重PCR检测体系,即25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有12.5μL 2×Hiff~(TM) PCR Master Mix(With Dye)、0.16μmol·L~(-1) CC5F/CC5R、0.4μmol·L~(-1) CL3F/CL5R、0.16μmol·L~(-1) PS3F/PS4R。反应程序:95℃预变性3 min;95℃变性30 s,65℃退火30s,72℃延伸2 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结论】建立的三重PCR方法能够快速检测田间采集的黄瓜发病叶片中的黄瓜靶斑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灵敏度均可达到0.4 pg·μL~(-1)。  相似文献   
34.
水稻上两类人体条件致病细菌的鉴别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Bc)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既是农业上的生防菌又是医院的人体条件致病菌,了解它们的特征及在水稻上的分布情况是有效管理和利用这类原核生物的关键。在过去的9年中,利用常规细菌学、致病性测定、Biolog和脂肪酸分析(FAME)对采自平原、丘陵和山区稻区的631份稻谷样本和117份稻株样本进行了两类人体条件致病细菌的鉴定和检测研究。Bc菌和Pa菌可通过培养性状和常规细菌学方法作初步鉴别,Biolog和FAME能把它们鉴定到种,但Bc菌的基因型难以区分。Bc菌和Pa菌主要存在于水稻的根部;Bc菌和Pa菌在浙江的平原稻区分布最广,分别达6.1%和16.1%;在山区稻区最低, 分别为1.0%和7.8%。  相似文献   
35.
菠菜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菠菜潜叶蝇〔Pegomya exilis (Meigen)〕又称甜菜藜泉蝇,属双翅目花蝇科。分布于我国各地,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新疆、山东以及华北和华中等地春季菠菜的主要害虫。以前该虫在上海菜区几乎没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居民菠菜消费和出口量的增加,引进推广耐热品种,以及保护地和遮阳网菠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上海市基本实现了除盛夏高温季节(7 月中旬至8 月中旬)外的周年生产,但也为菠菜潜叶蝇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寄主等环境条件,其发生为害呈明显的加重趋势。据普查,2010~2012 年春季,菠菜潜叶蝇在上海市10 个区县的菜区均有发生,严重的田块有虫株率达到5%左右,可造成局部菠菜叶片干枯和虫粪污染。由于上海地区此虫在菠菜上发生危害的情况尚未见报道,因此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6.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属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西瓜、甜瓜、瓠瓜等葫芦科作物,给瓜类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在西瓜叶面喷施商品化的纳米氧化锌(ZnO NPs)、纳米二氧化钛(TiO2 NPs)、纳米二氧化硅(SiO2 NPs),以评价3种纳米颗粒对感染CGMMV的西瓜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病毒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TiO2 NPs和SiO2 NPs预处理的感染CGMMV的西瓜植株的生物量与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TiO2 NPs、SiO2 NPs和ZnO NPs处理组的CGMMV外壳蛋白积累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ZnO NPs处理组的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各处理组植株的株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后续利用纳米材料辅助抗CGMMV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7.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多年的病原菌分离监测, 于2006年从2份浙江省稻种(来自海南的健康籼稻)上分离到6株病原细菌,经25项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菌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和RAPD PCR鉴定,发现这种病原细菌为Burkholderia glumae, 是引起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病原菌。此外,实验证明“健康稻种”也可能存在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  相似文献   
38.
远程控制病菌孢子捕捉仪对小麦气传病害的监测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最新研发的病菌孢子捕捉仪,在河南、河北4地进行了3年的小麦气传真菌病害孢子捕捉试验,实现了自动显微对焦成像、数字化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异地诊断等远程控制功能,明确了捕捉病菌的优势种类、捕捉孢子数量消长动态,验证了设备性能稳定性和捕捉效率。试验表明,远程控制病菌孢子捕捉仪可监测到的主要病菌种类(小麦白粉菌、锈菌、叶枯菌)及其数量动态能反映当地病情,从而可为将来小麦气传真菌病害的自动化诊断和科学监测提供手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设备的自动化识别和计数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斜纹夜蛾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上海进行了斜纹夜蛾诱测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诱蛾量高、虫峰明显,自动计数准确,满足了害虫测报的技术要求;供电设备太阳能充电蓄电池经过改良后能保证一定时间的用电量,达到了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总体性能要求。该系统为夜蛾类害虫的准确测报和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0.
白叶枯病和条斑病是水稻重要的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属于同种下的2个致病变种。鉴别Xoo和Xoc对检疫和防控这2种病害至关重要。Xoo和Xoc中的铁-红酵母酸/铁-粪生素受体基因fhuE在进化过程中因不同程度地缺失而成为假基因。针对Xoc中有而Xoo中缺失的fhuE部分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Xoc特异引物XocFhuE-F(5’-ATCGAACGATGTCACCAGGG-3’)和XocFhuE-R(5’-AGAAACGTGCGGCCAGATAA-3’)。用XocFhuE-F/XocFhuE-R能只从Xoc菌株中仅扩增出159 bp片段,并结合荧光染料建立了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EvaGreen微滴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方法来检测鉴定Xoc。在20μL反应体系中加1μL模板,qPCR检测菌悬液中Xoc的下限是1.6×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