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蔬菜、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在甘薯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分子标记和基因克隆技术.简要概述了DNA分子标记在甘薯起源进化、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有关品质基因、块根发育基因、抗逆基因、抗病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甘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国内外甘薯多倍性及核型、分子标记开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定位的研究进展,分析 了甘薯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中存在的问题院(1)甘薯多倍性的属性尚未明了,核型信息匮乏;(2)目前用于构建甘薯遗 传图谱的分子标记种类稀少、数量匮乏;特别缺少基于特异片段位点的分子标记,如SSR 标记、EST-SSR 标记和基于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子标记开发等;(3)目前所得到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尚未达到实用的程度;(4)作图群体偏 小,制约了精细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QTL 的准确性。并指出今后需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广东省甘薯主产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甘薯病害,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经济收益。经作者采样鉴定此病害为甘薯茎腐病,属我国新病害。介绍了甘薯茎腐病的分布范围、病害症状、病原菌、发病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甘薯茎腐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甘薯茎腐病是由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 Samson et al.引起的细菌性甘薯病害,属于我国新发生病害,其蔓延迅速、防治困难,严重影响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已成为我国南方甘薯产区主要病害之一。文章对该病症状、病原菌分类、致病机制、全基因组测序概况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甘薯空间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2003~2005年搭载我国第18、20、22颗返回式卫星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的甘薯杂交种子进行发芽及实生苗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处理对甘薯种子的出芽和成苗没有不利影响,实生苗的蔓长、分枝数和茎叶重均有所增加,并容易出现深紫色甘薯材料、薯块品质改善;经空间诱变处理的甘薯种子实生苗系有较高的入选率,可筛选出较多的淀粉类型和紫色类型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肉甘薯新品种广紫薯1号空间诱变改良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超亲的高淀粉或高秽素嚎的甘薯新品种甘薯品种广紫薯1号5个不同世代组培材料,于2006年9月9~24日搭载中国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进行空间诱变处理.2008年田间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经空间诱变处理,大中薯率显著提高,薯块有显著的增产趋势,特别是航1与航4两个株系比对照增产极显著或显著,而其它主要经济性状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甘薯杂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块根中具有高含量的淀粉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在甘薯育种中,杂交育种为其主要育种途径,但因甘薯种内及种间存在较高程度杂交不亲和性,对甘薯育种亲本的选择及种质资源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限制。为了克服甘薯杂交不亲和性,国内外学者针对不亲和性机理及克服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甘薯种内不孕群的划分、甘薯种内和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生理及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甘薯杂交不亲和性克服试剂的筛选、体细胞杂交对甘薯种内及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等。主要从以上各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期为甘薯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及相关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室外营养体保存的国家种质资源圃,本研究以其中的1200份甘薯资源为材料,22个农艺性状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和变量聚类两种方式对农艺性状进行降维处理,两步聚类、快速聚类和分层聚类3种聚类方法结合5个地理来源对资源分组,组内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核心种质,依照上述方案共构建出含15个甘薯核心种质的样本库。通过变异系数、标准差符合率和极差符合率评价15个构建方案的数量性状的代表性,多样性指数和表形频率方差评价质量性状的代表性。结果表明,以变量聚类进行降维、两步聚类结合地理来源分组、组内随机取样为甘薯构建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案,采用该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样本很好的保留了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保存甘薯资源1 981份;选育了33个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或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中广薯87和普薯32为代表性品种,广泛种植于南方乃至全国薯区,为甘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在杂交不亲和性、航天诱变、病虫害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对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甘薯资源收集利用、育种技术、育种成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和优化盆栽基质配比,用于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内甘薯资源的盆栽保存,本研究以田土、沙和泥炭土为材料,进行7种基质配比,并利用不同资源品种生长指标测定值对其进行评价与筛选。利用隶属函数、变异系数及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基质条件下,不同资源品种地上部鲜重、薯块产量等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质5(50%壤土+20%沙+30%泥炭土)条件下,不同甘薯资源品种生长指标变异系数综合隶属函数值及主成分综合评价值最高,分别为8.1639和0.8725,表明基质5可更大程度上保证甘薯资源品种的活力,体现资源品种的种性特征。综上所述,基质5可作为甘薯种质资源盆栽保存的优良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