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研究了其在3种土壤中有氧环境下的降解情况。呋喃虫酰肼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大小依次为河南黄土〉吉林黑土〉江西红土,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15、365、213d,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根据国内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划分标准,呋喃虫酰肼属于较难降解类农药。比较呋喃虫酰肼在非灭菌与灭菌的吉林黑土、江西红土和河南黄土中的降解情况表明,药剂在非灭菌土中降解明显加快,分析可能是土壤中微生物对呋喃虫酰肼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不同稻型、水稻生育期及防治措施29个群落的田间系统调查,运用极点排序法和模糊聚类法进行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对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的影响,总体上防治措施>稻型>生育期,不同稻型和水稻生育期害虫和天敌自身的特点,对不同防治措施对群落作用的效果有重要影响;早稻分蘖期和中稻分蘖期节肢动物群落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中稻乳熟期群落稳定性极差,需要人为防治措施,晚稻田群落稳定性较高。试验结果对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与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研究了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用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小菜蛾敏感品系后,二处理组的CSTs活性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42%和70%;抗性品系经上述2种药剂同样处理后的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5%和30%。对GSTs的动力学研究表明,敏感品系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GSTs的Km值比对照降低了近40%,而阿维菌素处理后其Km值变化不大,说明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GSTs对底物的亲和力明显增强;抗性品系中二处理组GSTs的Km值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
在对甘蓝田菜青虫及其捕食性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菜青虫卵、幼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菜青虫卵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幼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中,中华跃蛛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三突花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八斑球腹蛛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的发生期较长、分布范围较广;草间小黑蛛与菜青虫卵和幼虫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其次为四斑踞鳌蛛,说明这两种天敌对菜青虫的跟随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6.
采用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甘蓝与大蒜不同比例间作对春甘蓝田主要害虫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与大蒜间作可以降低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的发生程度,提高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有助于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与甘蓝单作相比,1行甘蓝+1行大蒜间作,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的种群数量分别下降了48.9%和35.6%,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分别上升了17.9%和61.8%,减轻了采用其他措施包括药剂防治甘蓝害虫的压力,提高了防治效果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7.
2017年对北京市上庄镇等地的监测结果显示,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0.95~14.64,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0.26~1.40,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为0.36~3.67,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0.28~7.20,对抗蚜威的抗性倍数为0.91~2.92,对氧化乐果的抗性倍数为0.06~1.71。其中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涿州市的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分别产生14.64和10.23的抗性倍数,河南省许昌市的禾谷缢管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7.20的抗性倍数,故应加强其抗药性治理。麦长管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0.05~7.41,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0.03~0.18,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为0.98~3.34,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0.37~9.17,对抗蚜威的抗性倍数为0.20~20.05,对氧化乐果的抗性倍数为0.24~1.15。其中湖北省枣阳市的麦长管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9.17的抗性倍数,河南省许昌市的麦长管蚜种群对抗蚜威产生20.05的抗性倍数,应加强抗药性治理,控制麦长管蚜的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8.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表明,氰氟虫腙与阿维菌素药剂间无交互抗性.张家口地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为23.22倍,已达中等抗性水平.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4%氰氟虫腙SC防效显著高于对照2%阿维菌素EC.其稀释500~1 500倍液,药后1~7 d防效呈逐渐上升趋势,1~3 d防效为81.07%~92.07%,7 d达到90.42%~98.15%,在第10 d防效仍为90%左右.因此生产上使用24%氰氟虫腙SC防治小菜蛾时浓度稀释500~1 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99.
咪鲜胺在鸭梨果体上的残留分析与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HPLC检测方法快速检测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在鸭梨上的残留.结果表明:咪鲜胺与2,4,6-三氯苯酚在0.5~100.0 mg/kg范围内在梨皮和梨肉上添加回收率均为90%以上;鸭梨经咪鲜胺40、50℃处理较0℃处理后在梨皮上的残留量显著升高,在梨肉上的残留量微有上升.另外,鸭梨的残留咪鲜胺在储存过程中逐步降解,常温储存较低温储存降解速度显著加快,其残留代谢物主要集中于果皮,而果肉部分残留极少.  相似文献   
100.
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41、0.82、1.23、1.64和2.05 g/L的草甘膦处理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的卵、幼虫、蛹及成虫,并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测定卵的孵化率、历期,幼虫和成虫的成活率、历期.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叶甲卵的孵化率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处理组叶甲幼虫和成虫的成活率与对照的差异显著,对照组的幼虫成活率和成虫成活率分别是草甘膦2.05 g/L时的1.59倍和1.3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