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150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纬度>经度>海拔高度作用。东南及东部气流支配着黄土高原降水。综合因素(植被盖度、坡向、坡度等)对降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2.
自1983年开始,在研究上采用农业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集优化、量化、模式化、综合化为一体进行试验。得出了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旱作春小麦,以播种量、施肥深度、保墒措施、农家肥和氮、磷肥投入等5大可控因子为基础措施的定量、优化、丰产、综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3.
本文应用固原与黄土高原多年多点旱作春麦农田水分资料,对旱地春麦的农田水份平衡、作物耗水规律、土壤耗水分布与利用程度、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效贮水和生育期降水的定量关系、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途径与效益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1)旱作春麦总耗水量平均为300mm左右,丰水年近于400mm,旱年260mm左右;(2)总耗水中,土壤供水占35%,生育期降水占65%;(3)土壤耗水大部分来源于1m土层,占85%,1~2m土层仅占15%;(4)1m土层有效贮水最大利用程度已达86%以上,所剩水量已为难利用水,无多大潜力可挖;1~2m土层有效水最大利用程度仅50%左右,尚有60mm以上水分未得到充分利用,(6)生育期降水对产量的贡献大于土壤贮水,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233和0.213kg/mm,单位水量(mm)的产量效应生育期降水比土壤贮水高9.4%;(6)作物耗水强度前期为每天1.0mm,中期为3.0mm,后期为2.0mm,全生育期平均为1.9mm,其耗水进程呈Logistic规律;(7)春麦产量与总耗水量之关系,在耗水量450mm以内呈幂函数关系,其方程为Y=aETb。  相似文献   
194.
研究植被恢复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及模型适应性,可为流域生态治理和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延河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单环入渗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比研究不同恢复年限下的刺槐林地、柠条灌木林地、次生草地和农地的表层以下土壤和20 cm以下土壤的水分入渗变化特征,评价4种常用入渗模型在该区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地的表层以下土壤入渗过程在渗润阶段与渗漏阶段差异明显,相差4倍以上,20 cm以下的土壤入渗过程则在入渗稳定后的渗透阶段差异明显,相差5倍多;(2)不同植被类型及恢复年限会显著影响土壤入渗特征,整体呈现出林地>草地>农地的规律,并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柠条灌木林地和次生草地的入渗能力增强,而刺槐林地入渗能力减弱;(3)Philip方程、Kostiakov方程、Horton方程与蒋定生方程对该地区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均具有较好适用性,其中Philip方程适用性最好,决定系数(R2)能达到0.931~0.985,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最小,在0.057~0.283范围内,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及蒋定生方程在个别情况...  相似文献   
195.
研究黄河上游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对于维持黄河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黄河上游水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上游典型区域湟水流域为研究区,采用RUSLE模型定量评估了该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有无梯田措施下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从而量化了梯田建设对防治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湟水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整体呈现减小趋势,侵蚀模数由1 183 t/(km~2·a)降低至940 t/(km~2·a),减少幅度为20.5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不同坡度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均有所降低,其中耕地上的减幅最大为20.58%。15°~20°坡度区间的侵蚀模数减幅最显著,为23.11%。通过有无梯田措施情景模拟发现,湟水流域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由940 t/(km~2·a)降低至有梯田的837 t/(km~2·a),减少11.00%。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6.
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恢复潜力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IS技术与地统计方法,基于黄土高原2000—2018年的MODIS遥感影像,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探讨研究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似生境法预测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结果表明:黄土高原2000—2018年低植被盖度区域面积减少,高植被覆盖度面积不断增加。黄河中游头道拐至龙门区间植被变化最为显著,平均增长速率为0.015~0.050/a,其中,延河上游、清涧河及秃尾河流域的植被盖度增长速率最高,均超过了0.015/a。受城市化影响,汾渭平原的下游干流区植被盖度显著降低。相似生境法预测黄土高原未来植被恢复潜力的空间差异性显著,东南部地区植被盖度接近或达到最大恢复潜力,无恢复空间;在丘陵沟壑区和风沙区的交错地带部分地区植被盖度较现状仍有25%~50%的提升潜力。由于黄土高原植被受退耕还林草工程影响,人工植被干扰强烈,受到该区降雨与水分承载力限制,未来植被恢复需调整植被类型、优化植被结构与格局,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未来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规划与布局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97.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青藏公路沿线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青藏公路沿线土地土壤质量的基本特征,通过采集沿线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地、草地和沙地)的土壤样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筛选最小数据集(MDS,Minimum Data Set)指标,并构建土壤质量指数(SQI,Soil Quality Index)定量评价其土壤质量。结果表明:(1)相较于农地和草地,沙地的土壤肥力较为贫瘠,其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土壤肥力等级均为6级。9个土壤指标均为中低度敏感指标,沙地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具有更强的空间分异性。(2)沿线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全钾、全磷、有机质、黏粒和粉粒组成,最小数据集能够较好地替代全数据集进行土壤质量评价(p<0.01)。(3)沿线农地的土壤质量指数SQI(0.535±0.043)高于草地SQI(0.499±0.044)和沙地SQI(0.449±0.066)。该研究发现沿线农地土壤质量为中等水平,沿线草地和沿线沙地土壤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青藏公沿线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8.
沙打旺形态指数与产草量及水肥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重,茎重,叶茎比及株高是沙打旺重要的形态学指数,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这些形态学指数量草量的关系,并分析了水肥对这些形态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叶重增加产草量呈幂函数提高,茎重与产草量呈正比关系,随产量量提高叶茎比按负函数降低,株高随时间变化呈逻辑斯谛曲线,水肥对沙打旺株高,茎重及叶重呈显正效,尤以水分效应显。  相似文献   
199.
为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复杂地貌条件下流域水沙运移规律。基于垂向混合产流机理和运动波方程,构建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耦合流域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过程模拟模块,并考虑梯田对水沙过程的影响,建立适用于黄土高原的分布式流域水沙过程模型。选取黄土高原延河支流西川河流域多年实测场次洪水过程的径流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径流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在0.56以上,平均值超过0.70,模拟次洪过程的峰形、峰值、峰现时间与实测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侵蚀产输沙模拟精度较低,其纳什效率系数均值率定期为0.79,但验证期仅为0.45,模拟结果整体趋势与实测值较一致,但输沙量模拟峰值比实测值偏低。模型可以较精确地模拟黄土高原流域洪水产汇流过程,但输沙量模拟值偏低,一方面由于产汇流模块的误差传递;另一方面,对重力侵蚀考虑不足。因此,未来模型将考虑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过程,提升模拟精度和效率,为流域水沙过程模拟与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