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为探明适合赣北植棉区油棉双直播一年两熟模式下并有利于棉花与油菜生产轻简高效的油菜适宜播种期。于2019~2020年在赣北地区设6个不同油菜播种期处理,测定各处理油菜生长发育指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经济性状,探究一定范围内推迟播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 1处理(10月17日播种)油菜籽产量最高,达到2701.95 kg/hm 2,较T 6处理(11月21日播种)显著增产225.56%,油菜干物质积累量与单株产量T 1处理较T 5和T 6处理显著增加,但单株角果数与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对油菜生长发育与产量不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并考虑棉花收获与油菜播种环节的轻简高效,赣北植棉区油棉双直播模式油菜适宜播期推迟至10月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优质常规粳稻金农香粳1267的适宜氮肥运筹模式,设置6个施氮水平(CK,0;N1,165 kg/hm^2;N_2,210 kg/hm^2;N_3,255 kg/hm^2;N_4,300 kg/hm^2;N_5,345 kg/hm^2),并在N_3水平下设置3个氮肥运筹方式(NT_1,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3叶施用;NT_2,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4叶、倒2叶分2次等量施用;NT_3,基蘖穗粒肥比例为4∶2∶2∶2,穗肥于倒3叶施用),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南方优质常规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N_3处理相比,CK、N_1、N_2、N_4和N_5处理产量分别降低37.1%、8.2%、5.7%、4.9%和10.0%,晚粳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N_3水平下,NT_3处理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的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粳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改善;在N_3水平下,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表现为NT_1>NT_2> NT_3,而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则反之。随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降低,而消减值、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呈增加的趋势;在N_3水平下,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表现为NT_1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明机插育秧基质的最佳含水量,以江早361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基质4种水分含量(W1,40%;W2,60%;W3,80%;W4,100%)对早稻(E)和晚稻(L)秧苗素质和大田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对秧苗素质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早季,EW2处理产量最高,比其他3个处理增产4.9%~5.9%,差异显著;EW2处理叶龄比EW1和EW4增加7.0%,差异显著;EW2处理苗高比EW3和EW4分别增加10.2%和10.7%,差异显著;EW2处理单株茎叶质量比其他3个处理增加6.8%~13.3%,差异显著。相关分析可知,早稻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在晚季,LW2处理产量最高,比LW1和LW4处理分别增加13.2%和10.4%,差异显著;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晚稻叶龄、苗高、茎基宽和单株茎叶质量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均以LW2处理最大,4个指标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增加7.4%、13.3%、13.0%、14.8%。相关分析可知,晚稻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基质含水量为60%时有利于提高机插稻秧苗素质,进而提高机插稻产量。  相似文献   
34.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南方双季稻区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还田与耕作制度的最佳组合方式目前尚不明确。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2013—2015年),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翻耕与秸秆不还田(CT)、翻耕与秸秆还田(CTS)、旋耕与秸秆还田(RTS)和免耕与秸秆还田(NTS)。结果表明:与CTS处理相比,CT和NTS处理早稻平均产量分别降低3.5%和5.2%,晚稻平均产量分别降低3.6%和6.4%,其中,NTS处理晚稻产量显著低于CTS处理(p0.05);与CTS处理相比,RTS处理早稻和晚稻平均产量分别增加6.1%和3.1%。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2015年CTS、RTS和NTS处理SOC、TN、AP和AK显著高于CT处理。与CT处理相比,NTS处理土壤容重(BD)增加4.9%(p0.05),CTS和RTS处理BD分别降低4.1%和5.2%,其中RTS处理显著低于CT处理。与CT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下CTS、RTS和NTS处理土壤p H分别降低1.9%、1.5%和2.5%,其中,CTS和NTS处理显著降低。CT处理土壤肥力质量呈下降的趋势,秸秆还田条件下各处理土壤肥力质量均呈提高的趋势,其中,2015年RTS处理分别高于CTS、NTS处理16.4%和80.4%。由此可见,在南方双季稻区,与常规翻耕和免耕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长期旋耕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质量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5.
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是集聚技术、制度、文化的创新协作体,是科技与产业资源、创新人才的集聚地.该文以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各产学研融合平台及其协同单位为调查对象,分析了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企业员工参与产学研合作机会、人尽其才产学研机制、贡献认可度、意见建议反馈渠道4个方面的认知差异,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双向评价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山西农业产学研融合创新人才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程慧 《新农村》2008,(12):24-24
“人类生活中细菌的存在是必要的,盲目除菌并不利于健康。”这是医学专家告诉我们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以大肠杆菌为例,食物中大肠杆菌超标会引起腹泻,但它又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益”菌种。正常菌群对人体来说非常必要,当人体正常细菌减少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降低,对健康形成威胁。  相似文献   
37.
在当今世界上,除爱滋病之外,癌症是人类生命的第二个最可怕的杀手。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900万人,死亡700万人,中国大陆每年新发癌症170万人。死亡130万人。  相似文献   
38.
针对山西省果树设施栽培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选址建棚,温室结构,树种、品种选择,加强科学管理,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优质丰产、稳产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9.
农业科研机构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主,其人员构成主要有3类,分别是管理人员、科研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工人。针对农业科研机构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各类人员的现状,分析原因,就人员结构的优化配置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当前农业科研机构人员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
金薄香核桃枝条电导率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核桃新品种金薄香系列1~10号和山西绵核桃的1年生枝条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强,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明显上升,金薄香1~10号的电解质渗出率均高于山西绵核桃的电解质渗出率,说明金薄香1~10号的抗寒性弱于山西绵核桃。其中,金薄香1,2,3,5,7,8,9,10号与山西绵核桃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金薄香4,6号与山西绵核桃间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金薄香系列中4号和6号的抗寒性相对较强,优于其他8个品种。推测11个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山西绵核桃>金薄香6号>金薄香4号>金薄香3号>金薄香8号>金薄香7号>金薄香1号>金薄香2号>金薄香5号>金薄香9号>金薄香10号。但上述品种的抗寒性尚有待于田间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