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经三年多的反复试验,我们在用塑料袋制种过程中集众家之长,改进了常规塑料袋制种方法,基本克服和控制了用塑料袋制种易污染杂菌的缺陷,与用瓶生产相比,其生产周期缩短一半左右;生产效率提高2—3倍;重量减轻80%以上;成本降低20%以上.其主要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32.
在天麻种子园或温室内,掩埋在沙床中作为育种材料的部分箭麻及其花茎表现为芽腐、首腐、勾头、茎基腐等症状,常导致约25%的箭麻不能开花结实。病原真菌在PDA加富培养基上或发病部位,形成白色至淡紫色菌落及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大小两型;后产生厚垣孢子,经鉴定为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箭麻及土壤带菌是主要传染源,伤口是主要侵染途径。  相似文献   
33.
利用海拔温差调控种植天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研制利用海拔温差调控种植天麻的技术方案,以求天麻种植科学便捷、经济有效。【方法 】根据天麻生长发育的温度理论原理,观测并推算不同海拔高度气温与地温的对应值,确定如何利用海拔温差科学调控种植天麻。【结果】在湖北宜昌海拔1000m以上建立品种园,100m左右建杂交区,500m左右建良种场,800m以上建商品麻GAP基地最为经济有效:将有性种麻培育期节省了12个月,将有性乌天麻商品麻的生产周期节省了12个月,且保持优质高产;调控乌天麻与红天麻花期相遇,培育出鄂天麻1号、2号两个优良杂交新品种。【结论】利用海拔温差调控种植天麻的技术方案科学便捷、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34.
三峡地区天麻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麻球茎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是主产于中国的传统常用名贵中药,三峡地区是天麻主产区之一。由于天麻病害日益加重,致使天麻品质退化、商品形态变劣、产量逐年降低,有的甚至出现种植绝收现象。2002年以来在三峡地区对天麻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发现影响天麻生产的病害主要是天麻腐烂病、黑心病、白绢病、软腐病等侵染性病害和部分生理性病原,对其发病情况及其行之有效的无公害防控技术措施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35.
蜜环菌材对天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产大于销,市场已多年疲软,虽然原因多种,但产品质量是关键因素。为改变市场状况,增加天麻种植者的收益,我们将连续刊发王绍伯老师撰写的数篇专稿。  相似文献   
36.
王绍柏 《农家顾问》2005,(10):47-47
绿天麻是我国西南及东北地区的掺稀栽培品种,含水量70%左右,4-5千克鲜天麻可制1千克干麻,麻体形态介于红天麻与乌天麻之间;种子发芽率及繁殖率极高,与红天麻相近.  相似文献   
37.
试验表明,天麻行多代无性繁殖后,生活力将明显下降而影响产量和质量。进行天麻有性繁殖和杂交是提高麻种生活力的有效途径。为了为育种提供条件,我们开展了天麻杂交试验及测定中的几项技术工作,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比较分析了中国境内自然分布和栽培品种有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四个类型,人工培育有鄂天麻1号、鄂天麻2号二个栽培品种的植株形态,鲜、干品箭麻(商品)的主要形态及产量、质量性状等,以供生产者因地制宜的进行天麻的育种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39.
根据职业院校农类专业课教学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及面向全国20000多人次短期培训实践,探索总结出做学合一、增强能力,善问激疑、启迪思维,类比事理、形象记忆,归类比较、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可强化专业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0.
三峡野生灵芝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美、象征美和艺术美三方面阐述了三峡地区野生灵芝的审美价值,并概述了对三峡灵芝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