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一根原条,由于本身存在各种缺陷,各部位的材质也就不一样。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木材利用率,做到材尽其用、需要把原条划成一定规格的区段,然后再按规划好的各区段截成原木,前项工作称为合理造材,又叫量材划尺,后项工作称其为造材。  相似文献   
62.
63.
玉米自交系株型及其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0个玉米自交系叶向值与单叶光合速率(Pmax)及单株叶面积(S)关系的研究表明:①玉米株型与单叶光合速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50个自交系按BLOV(穗上叶叶向值)和Pmax两性状可明显地分为12类。我国现常用玉米自交系以株型较松散而光合速率较高的类型为主(占32.0%),缺乏株型紧凑、光合速率低和株型松散、光合速率高或低的类型;②玉米株型与单株叶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我国目前常用紧凑型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往往偏小。以上结果表明为了取得玉米株型与光合生态、生理有种进展,需要进行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64.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我国14个省、市(区)132份玉米自交系资源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测定条件下自交系内各单株光合速率的变异系数集中在3%~18%,而自交系间的为24.73%,经方差分析玉米自交系间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我国目前常用132份自交系光合速率(CO#-2)平均值为26.66μmol/(m#+2·s),变幅在40.80~10.48μmol/(m#+2·s),呈偏常态分布。132份自交系可明显地被聚成光合速率高、较高、中等和低4种类群,并以光合速率中等(占47.0%)和较高(占31.1%)两种类群为主。光合速率高的自交系为沈137、多05、武TP、T#-1/R#-(mo17)O#-2、中群14、11-43、多18-15、5005、多9116、金黄98和中系042,是一组光合生理育种利用价值高的特异种质资源材料。此外,玉米自交系在典型高产区(河北万全)比在北京表现出光合速率绝对值高(31.30%)和种间差异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5.
高油玉米研究的历史和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6.
杂种小麦籽粒成熟期间的优势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杂种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分种小麦在籽粒成熟过程中的几个优势性状。结果表明:杂种小麦顶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和有效叶面积等光合特性均优于普通小麦品种。在光合速率日变化方面,杂种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的最高值差异显著,而最低值则差异不大,表现出杂种小麦对强光的适应力强,具较大优势;而在北光下,则难以发挥优势的特性,在粒粒增重上,杂种小麦也表现出灌浆速率大,高值持续时  相似文献   
67.
玉米株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李少昆  赵明  王树安 《玉米科学》1995,3(4):004-007
玉米株型研究综述李少昆,赵明,王树安(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北京100094)早在50年代,Stringfiend(1956)和Duncan(1954)发现,提高早熟玉米的产量,尽可能应用直立型玉米,而增加密度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Moss(1964)研...  相似文献   
68.
玉米子粒败育过程的早期特征及物质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不同类型玉米子粒发育动态比较研究发现,败育粒在授粉前期其子房长度及重量就明显低于正常子粒。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其差距日渐扩大,约在授粉后8~12d(8-12DAA)停止发育转向衰退。子粒败育过程可区分为两个阶段:0-8DAA为败育诱导期,8-16DAA为表观衰败期。在子粒败育诱导期,糖分及蛋白质浓度并不低。研究认为,顶端子粒的败育可能与其库活性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69.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籽粒败育类型杂交种为材料,对果稳中部及上部籽粒在发育早期超氧化物酸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部正常发育的籽粒相比,顶部败育籽粒POD活性较高而SOD,CAT活性较低。进一步分析籽粒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可知,败育籽粒在发育早期生物膜结构被破坏。这种膜质破坏可能与其较高的乙烯释放量有关。  相似文献   
70.
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果穗顶部大量败育的典型秃尖品种与对照相比,在授粉后4d可见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在授粉后8~12d却显著低于对照;8~12d出现较高的赤霉酸(GA#-3)和低的脱落酸(ABA)含量。其中授粉后4~8d秃尖品种顶部籽粒的GA#-3/ABA由3.5迅速升高到5.5,而不秃顶部籽粒的该值由3.0下降到1.5左右;授粉后4~28d秃尖顶部籽粒及穗轴中的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以上可能是导致其籽粒败育的重要生理生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