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1.
在广西松树、杉木、桉树人工林种植区建立10个监测区,连续2年收集各区域降雨量,并多次采集林区地表水用于监测DO、BOD_5和TN等水质指标,分析不同林分区域降雨特征及其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在不同区域分布不均衡,在不同月份分布亦不均衡,2015和2016年不同区域累积降雨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桂北桂中桂东桂南,降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4~11月;按照降雨强度划分标准,降雨强度为大雨的累积降雨量及其占全年降雨总量比例均最高,降雨强度为小雨的降雨总天数及其占全年降雨总天数比例均最高;水质受暴雨和大暴雨的降雨量影响较大,受小雨、暴雨和大暴雨的降雨天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2.
桉树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桉树-牧草、桉树-农作物和桉树-药材3种复合经营模式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位观测,筛选出水土保持效益好的复合经营模式,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间作牧草、农作物和药材后,地表径流量分别降低了21.07%~31.02%、33.91%~38.71%和1.51%~67.12%;土壤侵蚀量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但种植2年后,桉树3种复合经营模式均未产生土壤侵蚀;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降幅最明显,初步认定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较好,是比较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3.
分别采用"小烧杯法"和"饲喂管法"测定了5种农药对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的经口毒性。比较了2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2个蜂种对农药毒性的敏感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意蜂"还是"中蜂","小烧杯法"得到的半致死浓度(LC50)均不同程度地低于"饲喂管法";与"意蜂"相比,"中蜂"对药剂更敏感,可能更适用于农药的毒理评价实验。  相似文献   
24.
25.
红壤侵蚀裸地不同植被恢复后林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会利  乔洁  曹继钊  毕利东  邓欢  张斌 《土壤》2009,41(6):952-956
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侵蚀地植被恢复试验区为依托,调查侵蚀裸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林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侵蚀裸地种植植被后,表层土壤酸化程度减小,土壤养分含量和孔隙度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活性增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相比,各指标的大小顺序均为樟树>胡枝子>马尾松;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前后表层土壤均以细菌为主,其中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真菌比例最高:植被恢复林地土壤有机C处于累积阶段,土壤微生物对C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6.
应用伽马射线和可见近红外光谱测定土壤容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晴  孙孝林  王会利 《土壤学报》2019,56(4):994-1003
现有的土壤容重测定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精准农业、生态环境模拟、土壤碳储量估算等对大量、准确容重数据的需求。鉴于此,有研究提出γ射线衰减与可见-近红外并用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并成功地将该方法应用于土壤碳储量估算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结果。为了检验该方法在我国南方丘陵区土壤容重测定上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本研究采集了广西南宁丘陵区的土壤样品,使用该方法计算出土壤容重,并与传统环刀采样烘干称重法的容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测定的土壤容重具有较高的回归决定系数,R~2可达0.92,且两者间的均方根误差较低,仅占土壤容重平均值的4.48%。因此,本研究认为,γ射线衰减与可见-近红外并用测定土壤容重在我国南方丘陵区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7.
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桉树生长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桂西桉树(Eucalyptus)基地的桉树幼林进行不同施肥方式、不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桉树追肥采用总养分35%的复合肥料,每年集中施用1次,年施肥量为0.75 kg/株,连续3年追肥,桉树生长量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8.
稀土络合剂在银杏树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3a的试验结果表明:银杏结果树在5月中下旬授粉后地面施用40%改性稀土10g/株或叶面喷施300~800×10-6的稀土稀释液,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银杏的座果率、增加单果质量、提高产量,增幅在18.1%~52.8%。  相似文献   
29.
2018年在山东、安徽、广西、河北、黑龙江和河南6地进行异菌脲在葱上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 (GC-MS) 测定葱中异菌脲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十八烷基键合硅胶 (C18) 和石墨化碳黑 (GCB) 净化,GC-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2~20 mg/L范围内,异菌脲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5、0.5和20 mg/kg添加水平下,异菌脲在葱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96%,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3%~9%,定量限为0.05 mg/kg。异菌脲在葱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2.2~15.8 d。采用255 g/L异菌脲悬浮剂按有效成分750和1125 g/hm2施药2~3次,于末次施药后3、5、7和14 d采样测定,葱中异菌脲的残留量为2.53~15.6 mg/kg。采用风险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长期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一般人群异菌脲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 (NEDI) 为2.0650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54.6%,异菌脲在葱中的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30.
1年生麻竹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