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对广西黄冕林场的桉树萌芽林(1~4年)的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该树种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不同林龄桉树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分析,以土壤pH、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Ca、Mg、Cu、Zn、B、Fe、Mn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林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规律。【结果】林场土壤综合肥力在垂直梯度表现为:A层(0~20cm)>B层(20~40cm)。在整个轮伐期内,桉树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由0.608降低至0.595,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最终消耗,各林龄桉树萌芽林土壤肥力大部分处于一般肥力水平(四级)。【结论】轮伐期内,土壤肥力先增加后降低,第2年后土壤肥力消耗量持续增大,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在泰安地区,苹果栽培品种主要有富土、新红星、乔纳金、嘎啦和金冠。据1997~1999年调查发现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和炭疽病等几种病害发生严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果园平均发病率为30%~50%,严重者可达70%,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病原及为害  1)斑点落叶病:该病病原菌主要是轮斑病菌(Alternariamali)的强毒株系。此病病原性很强,无伤接种可直接侵染叶片。菌丝体发育最适温度28℃,最适pH4.5~6。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还可在枝上病斑、皮孔及芽鳞等处越冬。该病菌可以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在叶片上形成具紫色晕圈的病斑…  相似文献   
13.
所谓持续发展就是人们通过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和改善,开辟时间和空间上社会与资源相协调的发展,其核心是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和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侵蚀红壤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的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重建植被是土壤侵蚀区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对快速恢复侵蚀土壤质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主要研究了侵蚀红壤人工栽植马尾松林、胡枝子林和樟树林近20年后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综合评价了这3种不同植被类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的侵蚀红壤养分含量都显著增加,胡枝子林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土壤;从以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权重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来看,胡枝子和马尾松林土壤IFI值都显著高于樟树林地;在土壤剖面构造上,胡枝子林地表层和亚表层厚度显著大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地。综合来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效果最好的为胡枝子,其次为马尾松,再次为樟树。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的角度,对梧州共青林场新造未成林地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林地采伐更新为红锥(Castanopsis hystrlz)林和荷木(Schima superba)林后其森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红锥林和荷木林的生长发育,各林地养分状况明显降低。和对照林地相比,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184柱花草(Styiosanthes guianensis)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 Pennisetun americanum × Pennlsetum purpureum )×Pennisetum purpureum cv.Mott在桉树林下间种,间种方式有2种:桉树...  相似文献   
17.
油茶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油茶人工林的树高、地径及其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土壤化学性质对油茶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油茶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9个样地中土壤肥力属于Ⅲ级(一般)的有5个,属于Ⅳ级(差)的有2个,属于Ⅴ级(极差)的有2个,说明9个油茶林地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而对油茶高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全K、全N和有效Zn,影响相对较小的是土壤有效P和交换性Ca;对油茶地径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效Zn、全K和全N,影响相对较小的是土壤交换性Ca和pH值。  相似文献   
18.
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叶(Camellia oleifera)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茶叶并测定其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均表现出氮最高,其次是钾元素,铜的含量最低;随着油茶叶生长,氮、磷、钾和铜元素含量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钙、铁、锰和硼则相反,锌则逐渐降低,而镁差异不大;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总含量为23.39-53.53g/kg,前4个发育阶段油茶叶营养元素总含量差别不大,但到成熟期急剧下降;建议油茶营养调控中要注重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特别是后期要注重钙、铁、锰和硼等元素的施用。  相似文献   
19.
比较普通克里格与回归克里格预测精度的研究还存在着不同观点和结论,且现有的对比研究多使用矩量法(Mo M)计算变异函数。有限最大似然(REML)方法相比Mo M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因而有必要使用REML方法来比较普通克里格与回归克里格的预测精度,为土壤属性空间预测提供方法优选的参考依据。本文在广西南宁高峰林场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有机碳、pH和粘粒含量,再基于REML建立普通克里格和回归克里格模型,同时比较普通克里格、回归克里格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精度,并分析影响预测精度的因素。结果表明:空间相关性较弱且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较大时(约大于20%),回归克里格优于普通克里格;相反地,空间相关性较强或较弱且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较小时(约小于10%),普通克里格预测精度优于回归克里格。同时,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还影响普通克里格与回归克里格的精度提高的幅度。此外,回归克里格的精度一般不低于多元线性回归,且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越小,则回归克里格越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因此,本研究认为,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和土壤属性的空间相关性是影响普通克里格与回归克里格精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层采集水青冈林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分析其垂直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机械组成等物理性质及土壤pH值、速效养分等化学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青冈林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66~76.75 g/kg和5.52~10.77 kg/m2,且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大致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0~20 cm土层有机碳总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最大,分别占据整个土壤剖面的33.82%和27.94%,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水青冈林地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1~1.05 g/cm3和54.58%~73.16%,0~20 cm土层其值与其他土层差异显著;水青冈林地各级粒径土壤颗粒含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砂粒(53.51%)粉粒(29.93%)粘粒(16.56%),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水青冈林地不同土层土壤p H值的平均值为4.16,且土层之间变幅很小;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309.48 mg/kg、1.61 mg/kg和40.81 mg/kg,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相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与p H值、粘粒(0.002 mm)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H值、粘粒含量、总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与有机碳关系密切,可以用于预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