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波尔山羊的杂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波尔山羊与陕西山羊杂交 1.1杂种羔羊体型外貌变化 波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波×奶)、波尔山羊与陕南白山羊(波×陕南)、波尔山羊与陕北普通山羊(波×陕北),杂一代个体多数为全身白色或体躯有面积不等的浅褐斑,而头部有褐斑或有明显广流星的个体仅占25.00%~32.14%.各类杂交组合杂一代头部和体躯结构有明显变化,尤其是波×陕南和波×陕北一代羔羊表现为额宽、嘴阔、耳大下垂、胸宽深、四肢粗短、背平直、后躯丰满.相比之下,波×奶一代大多数羔羊体型稍显清秀、四肢细长,母羊乳房下垂,前躯欠发达,后躯欠丰满.  相似文献   
62.
乐都县是青海省主要养猪县,以前曾多次流行过猪瘟。为了解近年猪瘟疫情及周边地区流行的一些疫病在本地区猪群中的感染情况,笔者在2002年对县内的猪瘟、猪囊尾蚴病、猪布鲁氏菌病、猪伪狂犬病、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5种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63.
1杂交组合从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生长发育表现来看,以波尔山羊与奶山羊杂交后代效果最好,其次是绒山羊杂交后代,当地山羊杂交后代最低.其主要原因为奶山羊泌乳量较其它山羊高,泌乳时间长;同时奶山羊和绒山羊母本体型相对较本地山羊大,故杂交后代表现出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4.
库布齐沙漠高大流动沙丘沙柳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库布齐沙漠东北缘新月型沙丘段进行沙柳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分别用浓度为100 mg/L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和水对沙柳穗条浸泡处理后,进行扦插造林,3个月后调查结果表明,造林成活率比其对照分别提高了12.4%和10.1%;穗条细根发育数量提高28.2%和23.2%,对穗条分枝数、枝条高生长和基径生长影响不显著。②设置沙柳机械沙障与未设林地年风蚀土层厚分别为23.6 cm/a和95.8cm/a,设置沙障后土层风蚀量平均减少了75.4%,固沙效果十分明显。行列式林地土壤风蚀量与行距相关,行距2 m与行距4 m相比,风蚀量约降低16.1%。③穗条栽植数量每穴2条较每穴4条,造林成活率和幼林保存率分别提高近5.0%和50.3%,该地区选择坡度5°~15°的垂直于主风向的平缓坡面中、下坡位为造林适宜地。  相似文献   
6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奶牛的冷冻精液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很快的普及和发展,现在利用优秀种公牛精液开展人工授精已成为我国奶牛配种的主要方式,其目的是利用最好的种公牛,让其将优良性能更多的遗传给下一代。但是,实际生产中奶牛场(户)对待产奶牛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视,忽视人工授精时种公牛的选择及精液的品质,人工授精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受胎率低,后代生产性能提高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利用优秀种公牛精液以发挥其优良的遗传性能。  相似文献   
66.
乌拉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特点,设置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处在不同发育阶段,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67.
针对陇东烤烟生产中存在的因长期连作和施肥不合理引起的烟叶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于2009年在甘肃省正宁县进行大田试验,以当地主栽烟草品种‘CV70’为试材,研究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对烤烟根际的营养调控及其生物效应,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其生物效应.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处理(BOF)不仅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优势种的数量,降低了根际土壤的真菌/细菌比;而与对照(CK)相比,BOF处理也提高了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根际土壤生物学活性的改善和有效养分数量的增加促进了烤烟的生长发育,BOF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数和干物质量以及生育后期叶面积等指标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为烤烟的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BOF处理的上、中、下部烟叶的钾含量分别比CK增加30.20%、26.30%、50.50%,烟碱含量增加了29.85%、37.64%、16.77%;BOF处理提高了烟叶的糖含量,缩小了总糖和还原糖之间的差值,使烟叶的施木克值(糖/蛋白质)趋于适宜范围.BOF处理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比CK增加了23.20%和12 545元/hm2,中上等烟的比例增加了16%,产值比CK增加了12 363元/hm2.微生物通过改善根际的生物学活性,增加了有效养分含量,为烤烟的优质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根际环境.  相似文献   
68.
为选育出适应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气候条件的杨树新品种,对引进的16个杨树品种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进行区域造林试验,对2、4、10 a等不同林龄的树高、胸径生长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抗寒性、抗病虫害等性状的系统分析表明:各品种间树高、胸径、抗寒和抗病虫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品种选择是有效的。经过主要性状的多重比较及综合分析,选取银中杨、碧玉杨和京2杨为速生、抗逆优良品种,其树高、胸径生长量与生长较差的863品种相比银中杨分别提高97.27%、90.31%,碧玉杨提高76.27%、66.43%,京2杨提高69.51%、70.19%。这些品种可抗风沙、干旱、冻害、土壤瘠薄,可在轻度盐碱土( pH值为8.0左右)上正常生长,尚未发现病害、虫害等。因此,将上述品种确定为内蒙古中西部区应引进和栽培的优良品种,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讨“3414”方案在烤烟施肥中的应用和正宁县烤烟的合理施肥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正宁县烤烟“3414”方案的施肥效果和推荐用量。结果表明,当三元二次肥效模型不能对“3414”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时,采用一元二次肥效模型拟合,可以较好地反映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氮、磷肥效应函数属典型模型,钾肥效应函数属非典型模型;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本试验条件下当地烤烟种植的经济最佳氮、磷和钾施用量分别为56 kg·hm-2、78 kg·hm-2和270 kg·hm-2。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索种植苜蓿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7、12 a和18 a生苜蓿草地0~6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农田为对照(CK),采用湿筛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随着粒径减小呈阶梯式递增态势,增幅为1.22%~61.43%,以<0.25 mm的微团聚体占据优势级别,其比例达60.83%~79.72%。当农田更替为苜蓿草地后,在0~20 cm土层,随种植年限增加至12 a,土壤团聚化递增趋势明显,>2 mm、1~2 mm、0.5~1 mm和0.25~0.5 mm粒径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别为农田对照的2.03~2.75倍、1.98~2.72倍、1.31~1.65倍和1.15~1.36倍;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在0~20 cm土层均表现为12 a>18 a>7 a>3 a>CK,变化范围分别为0.34~0.70和0.18~0.26;分形维数(D)变化虽然较小,但在0~20 cm土层也呈现出了不同年限苜蓿草地均小于农田的规律性,变化范围为2.31~2.43。相关分析表明,>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P0.25)、MWD、GMD均与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黏粒、碳酸钙含量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各指标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团聚的主要胶结物质,种植苜蓿能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增强团聚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