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薯系列品种: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0号和中薯11号的特征特性观察、鲜薯产量以及病害的田间调查分析,除了中薯3号和中薯5号外,应考虑其他品种于下一年度在省内各点试种。  相似文献   
62.
为了选育或引进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在福建省推广应用,2016年11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12个马铃薯高代品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N182、D597、D862、N157、N209和N215等6个品系产量比对照紫花851高7%以上,建议这6个品系继续进行多点试验,以确定其稳产性和推广价值。在筛选出的6个高代品系中,N182、D597和D862等3个品系在产量方面表现突出,均比对照紫花851增产50%以上;N182、N157和D597等3个品系在品质方面表现突出,其中N182的维生素C含量(27.1mg·hg~(-1)),N157的钾含量(2.94g·hg~(-1)),D597的甲硫氨酸(0.12g·hg~(-1))、缬草氨酸(0.51g·hg~(-1))、异亮氨酸(0.35g·hg~(-1))、苯丙氨酸(0.46g·hg~(-1))、组氨酸(0.16g·hg~(-1))、丝氨酸(0.42g·hg~(-1))、甘氨酸(0.37g·hg~(-1))和胱氨酸(0.09g·hg~(-1))等8种氨基酸含量均在参试品系(种)中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63.
沙尘暴灾害性天气会加速土地荒漠化进程。1961—2001年北疆局地、一般性、区域性3类沙尘暴天气过程年次数分别为22. 5次、14. 4次、4. 2次,集中在3—10月。北疆3类沙尘暴天气每10年分别减少3. 4次、3. 3次、1. 0次,4—10月北疆降水量增加是沙尘暴天气减少原因之一。西北型、西方型、中尺度地面冷高压造成北疆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64.
中国马铃薯不同产区氮肥利用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研和文献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6 个马铃薯主产区氮肥施用量、基肥量、追肥次数、马铃薯产量等因素,对马铃薯氮肥利用率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提高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差异较大,东北区为184 kg · kg-1、西南区110 kg · kg-1、中原区104 kg · kg-1、华南区99 kg · kg-1、西北区95 kg ·kg-1、华北区84 kg · kg-1;氮肥施用过量是氮肥偏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土壤测试与植株营养诊断相结合的氮肥推荐方案、新型肥料和有机肥配施的施肥方式进行马铃薯产量潜力的充分挖掘是实现减氮增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5.
我国马铃薯产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在全国及区域尺度上,定量评价马铃薯产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明确不同条件下施氮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搜集、筛选、整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马铃薯施氮产量效应的文献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Meta分析这一综述性统计方法,以不施氮为对照,运用自然对数响应比来度量施氮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并运用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来评价不同因素对施氮效果的影响。  【结果】  共搜集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52篇,从中获得220组数据,涵盖我国6个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且不同研究结果间存在显著异质性。根据失安全系数法分析结果,本研究受发表偏倚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我国马铃薯产量,整体增产幅度为31.1%,且不同基础产量间的施氮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基础产量小于20 t/hm2条件下,马铃薯产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区域间的施氮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西南区施氮效果最佳,施氮产量增幅为42.6%,其次为东北区 (40.6%)、中原区 (37.2%)、华北区 (34.7%)、华南区 (17.7%) 和西北区 (12.1%)。在施氮水平较低时施氮方式对施氮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在施氮量大于225 kg/hm2时,基施 + 追肥方式的增产效应明显。在低种植密度 (< 5.25万株/hm2) 条件下,施氮增产率为35.4%,明显高于中密度 (5.25~6.75万株/hm2) 和高密度 (> 6.75万株/hm2) 种植。施氮效果与土壤类型紧密相关,在黄棕壤、红壤、黑土、黄壤、黑钙土、水稻土和黑垆土上施氮增产效应显著,而在黄绵土上未达显著水平;土壤质地也影响氮肥效果,黏土施氮增产率为54.8%,高于砂土 (46.5%)、砂壤土 (28.0%) 和壤土 (26.0%)。在土壤pH 6.5~7.5、有机质含量 < 15 g/kg、全氮含量1~2 g/kg和有效磷含量 < 15 mg/kg的条件下,施氮的增产效应更明显。  【结论】  施氮对提升我国马铃薯产量有重要作用,施氮效果与土壤基础产量、区域、种植密度、土壤类型、质地、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密切相关。因此,各地区在制定马铃薯施氮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增加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66.
为了增加福建省冬种马铃薯的品种,克服现有品种的困难,通过对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薯1号、费乌瑞它和中薯3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667m2产量均超过1500kg,适合在我省推广;大西洋由于在产量上表现不佳,适合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67.
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饲用杂交甘蔗闽牧42、稻草和蔗渣作为主要栽培料栽培杏鲍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种处理,六个重复,经方差分析表明,以闽牧42和蔗渣作栽培料比稻草达极显著水平,而蔗渣与闽牧42作栽培料,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饲用杂交甘蔗闽牧42可代替蔗渣作为杏鲍菇的栽培料。  相似文献   
68.
龙海市是福建省冬种马铃薯生产的典型区域,具有气候、区位、产后加工和合作组织等优势。经过近20年的发展,龙海市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建议在品种选择、脱毒种薯、栽培技术应用以及信息平台等方面加大建设,使全市的马铃薯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9.
不同辐射剂量对果蔗种芽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 30 Gy、5 0 Gy、70 Gy三种等级的 6 0 Co射线对果蔗种芽进行辐射处理 ,结果果蔗苗期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现为出苗率、移栽成活率、分蘖率低 ,果蔗植株生长、叶片生长慢。并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 ,影响程度随之加重 ;6个果蔗品种对 6 0 Co辐射敏感性不一 ,白鳝蔗对 6 0 Co辐射敏感性较弱 ,同安果蔗、白玉蜜蔗较强  相似文献   
70.
果蔗种质资源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RAPD和ISSR分析30份果蔗种质的遗传背景,筛选出几个扩增条带清晰、多态程度较高、稳定可靠的引物(其中RAPD引物SS和ISSR引物WW可一次性准确地检测出黑皮果蔗、地方果蔗和自育杂交种间的区别),而且ISSR又比RAPD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多态性(二者的多态性条带比分别为61.35%和5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