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探讨以潲水油为主要原料制备包膜缓/控释肥膜材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固液反应包膜工艺制备了6种包膜尿素,通过水浸泡法对包膜尿素的氮素控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潲水油精制以添加浓硫酸2.6%、水40%和6次水洗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比采用磷酸精制经济;醇解工艺中潲水油与多羟基化合物物质的量比为1.0∶0.7~1.0∶0.9时可获得适宜粘度和羟值的醇解产物;醇解潲水油与多聚异氰酸酯不同配比的膜材预聚体与膨润土制得的膜对尿素饱和溶液中尿素透过量测定结果显示,膜的通透性随膜材预聚体中醇解潲水油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分别采用2种不同羟值醇解潲水油与多聚异氰酸酯按质量比2.0∶1.0、2.5∶1.0和3.0∶1.0配制膜材预聚体制备的6种包膜尿素水中溶出率试验结果表明,6种包膜尿素均具有良好的控释效果,养分水中24 h溶出率为8.9%~11.1%,7 d累计溶出率为35.7%~42.1%。  相似文献   
52.
控释肥的物理-生化复合控释技术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突破采用单一技术手段生产控释肥的技术常规,探索物理-生化复合控释手段在包膜控释肥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包膜材料中加入具有脲酶抑制和硝化抑制功能的氨氧化木素AOL制得包膜尿素(PAU),以单一物理控释包膜尿素(PRU)为对照,对两者的控释性能、控释机理和肥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包膜尿素在水中溶出率的测定结果表明:PAU的水中初次溶出率和微分溶出率均高于PRU;2种包膜尿素在土壤中溶出的氮素转化动态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从膜中溶出的AOL对土壤中尿素的水解以及铵态氮的转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加入PAU的处理在培养期间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所占比例较低.玉米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尿素相比,供试2种包膜尿素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作物生物量和当造氮肥利用率,PAU处理两造累积生物量较PRu处理提高15.35%,第1造氮肥利用率提高13.6个百分点.盆栽玉米收获后土壤残留矿质氮分析结果表明,PAU处理土壤残留矿质氮中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PRU处理,而硝态氮则明显低于PRU.物理-生化复合控释手段在包膜控释肥生产技术开发中的应用为提高产品控释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3.
不同氮水平下有机碳对蕹菜碳氮代谢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是植物必需的首要营养元素,但在植物营养、平衡施肥等理论和技术层面上长期被忽略,碳营养已成为影响作物高产优质的短板。本研究分别在三个氮水平下,研究了外源喷施两种不含氮的有机碳对蕹菜鲜重、干重、分枝数、碳氮代谢及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水平下喷施有机碳有促进蕹菜生长的作用,效果因不同的氮水平及有机碳源而异。中氮(100 mg kg~(-1))水平下,以丙三醇的效果最好,其鲜重、干重、全碳含量及全氮含量与CK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2.88%、15.48%、7.05%和8.33%,且铁(Fe)含量与CK相比也显著提高,增幅高达16.2%,亚硝酸盐及钾(K)含量显著降低。高氮(120 mg kg~(-1))水平下,以α-酮戊二酸的效果最好,其鲜重、干重、全碳及全氮与CK相比均差异显著,增幅分别为17.97%、20.91%、7.97%和9.56%,蕹菜中的锌(Zn)与CK相比也显著提高,增幅高达16.18%,亚硝酸盐及K含量显著降低。在试验的三种氮水平下,有机碳处理可使蕹菜叶片中水溶性碳占全碳的百分比(WC/TC)及水溶性氮占全氮的百分比(WN/TN)下降,表明外源有机碳可促进蕹菜碳氮的合成代谢,从而促进生长,改善品质。研究结果提供了一条通过施肥补碳调控碳氮平衡实现蔬菜高产优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4.
控/缓释肥在不同介质中的氮素释放特性及其肥效评价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以水、土壤、砂子、土壤+砂子和土壤+沸石为介质,研究了5种控/缓释肥的溶(淋)出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性质不同,同一肥料在不同介质中的溶(淋)出率和溶(淋)出模式有很大差异。水中溶出率虽可以快速比较不同控/缓释肥的溶出速率,但用以估测肥料在田间的实际肥效,则产生较大的误差。客观、合理地评价控/缓释肥,应该在肥料 土壤 作物系统中考虑。相对而言,考虑土壤因子的土柱淋出率法较水中溶出率法更为接近田间实际。  相似文献   
55.
改性磷肥的红外光谱谱学特征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缺磷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由于土壤Fe、Al含量高,普通磷肥极易被固定,缺磷现象尤为严重.我们利用有机和无机改性材料活化磷矿粉,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制出3种新型改性磷肥,在固磷性极强和有效磷含量极低的红壤上表现了较好的肥效,改性磷肥较普通过磷酸钙生物量增加20%以上,改性磷肥植株吸磷量较普通过磷酸钙也有较大提高[1].为研究其结构变化的改变对其肥效机理的影响,我们对其红外光谱的谱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6.
碳是17种必需营养元素之首,但长期以来对碳营养,尤其是有机碳营养的系统研究几乎为空白,由此导致了对作物碳饥饿的忽视。虽然作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获得碳,但仅能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碳营养的1/5。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施肥补充碳营养供给是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效技术途径,生产可有效提供碳素营养的肥料也为现代化肥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这种需求,迫切需要拓展现有经典的矿质营养框架,在有机营养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构建有机矿质营养理论的新体系。本文提出了有机碳肥的概念,分析了有机碳肥的特点及施肥补碳的重要性,讨论了有机碳肥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指出基于有机碳概念的新型肥料研发是重大技术前沿和现代植物营养理论中富有生机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57.
改性碳酸氢铵的肥效及淋溶特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氢铵具有易挥发、肥效快、肥效期短、氮素利用率低等特点[1,2 ] .提高化肥氮素利用率有多种途径 ,笔者利用矿物控释材料对碳酸氢铵进行改性 ,制成改性碳酸氢铵 ,在盆栽试验中显示了较好的肥效 .1 材料与方法改性碳铵GXTAⅠ、GXTAⅡ、GXTAⅢ是在普通碳铵生产工艺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的矿物改性剂A、B、C后制得 .盆栽试验设 5个处理 ,每盆装风干土 2kg ,K2 O、P2 O5施肥量均为1 5 0mg/kg ,供试土壤为华南农业大学菜地赤红壤 .CK1、CK2分别施碳铵 1 .94g/盆、1 .76g/盆 ,GXTAⅠ、GXTAⅡ、GX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