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2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麦返青期,在河北省小麦-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地区冬小麦田施用醚苯磺隆,对其除草效果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无影响。10%醚苯磺隆在小麦田的施药剂量为60 g/hm2,对下茬作物玉米、谷子幼苗的生长及产量无影响,对大豆、花生、油菜的药害轻;随用药剂量增加药害加重,480 g/hm2处理对下茬参试作物均有较重的药害,不同作物对醚苯磺隆在土壤中残留量的敏感性有差异,其顺序为:油菜>大豆>花生>谷子>玉米。播种前进行旋耕比免耕对后茬参试作物幼苗生长及大豆和油菜产量影响要轻。  相似文献   
22.
23.
夏播大豆田秸秆覆盖对杂草发生的影响与减量用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和2009年调查了旋耕和秸秆覆盖条件下夏播大豆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对大豆出苗的影响。播后21 d内杂草出土量占大豆整个生育期杂草出土量的79.3%~96.5%,是化学防除的关键时期。降雨是影响田间杂草发生的重要因素。4 500 kg/hm2的秸秆覆盖对田间杂草有48.67%~79.90%的抑制效果,可减轻大豆播种后因干旱对出苗的影响。秸秆覆盖后可减少精喹禾灵用量33%。  相似文献   
24.
黄顶菊为外来潜在的危险植物,可能对入侵地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被称为"生态杀手"。棉田是黄顶菊较容易侵入的农田之一。了解棉田黄顶菊的发生动态和生长特性,对研究黄顶菊的入侵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每7 d调查1次棉田黄顶菊的萌发数量和株数,每14 d调查1次生长特性,对棉田黄顶菊的种子萌发、密度变化以及黄顶菊的生物量、株高和叶片数等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探明黄顶菊在棉田的发生规律和生长特性,旨为黄顶菊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播种后21 d内萌发并成长为成株的黄顶菊数量占最终株数的92.9%;播种后22~69 d种子基本不再萌发;播种后第70 d受到土壤湿度迅速增加的影响,种子大量萌发,但此时萌发的黄顶菊幼苗受到群落环境的影响会在出苗后14 d内死亡,对最终密度没有显著影响。黄顶菊的生物量和株高大部分是在出苗56 d以后形成的,其中,生物量增加了84.1%,株高增加了65.3%;而叶片数大部分是在出苗后56 d内形成的,该期形成的叶片数占最多叶片数的57.9%。可选择种植苗期生长迅速的高秆植物并适当密植或者使用其他替代植物组合来抑制黄顶菊的生长,对其进行生态防治。对黄顶菊发生严重的地块,可轮作花生、大豆、玉米等作物,以便于化学防除。  相似文献   
25.
防除雀麦除草剂的筛选及其对冬小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基二磺隆和氟唑磺隆对雀麦均有较好的防效,雀麦1.5叶期分别用15.75ga.i./hm2和31.5ga.i./hm2,药后30d鲜重防效达80%左右.冬小麦2.5叶期用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6.
不同类型赤霉酸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宝石梨品种为试材,在花瓣脱落后20~30 d,将东、南、西、北方位上选取的4个有代表性果枝上的所有幼果,分别用GA3、GA4+7和GA3.GA4+7脂膏涂抹果柄中部,研究不同类型赤霉酸对梨坐果率、果实大小、单果重、产量和品质以及成熟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赤霉酸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坐果率,明显促进果实膨大和提早成熟,并提高产量,但不同类型赤霉酸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与清水对照相比,涂抹GA4+7和GA3.GA4+7能明显提高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而涂抹GA3显著提高了可滴定酸含量而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涂抹GA4+7和GA3.GA4+7可使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但是仅2.7%GA3.GA4+70.54 mg/kg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2.7%GA4+70.27 mg/kg和2.7%GA3.GA4+70.27 mg/kg处理与CK差异均不显著;涂抹参试的3种GA均导致果实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其中GA3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GA4+7和GA3.GA4+7处理,而不同类型GA处理的果实V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在梨树生产上,为了提高梨果产量、提早上市和增加含糖量,宜选用GA4+7和GA3.GA4+7。且该药剂对梨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3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30 g/hm2玉农乐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45~60g/hm2玉农乐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30g/hm2玉农乐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28.
河北省境内播娘蒿对苯磺隆抗药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法,以苯磺隆为供试药剂,以采自于河北省泊头市大鲁道村、石家庄市二十里铺、小安舍、小马村和藁城市堤上村5地点田间的播娘蒿种子为供试材料,初步测定了河北省境内的播娘蒿对苯磺隆的相对抗药性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境内的播娘蒿对苯磺隆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抗药性,苯磺隆对二十里铺、小安舍、小马村、堤上村4地点的播娘蒿鲜重ED5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13、37.29、8.51、22.76,苯磺隆对4地点的播娘蒿鲜重ED9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14、195.06、101.74、129.67;同时苯磺隆对4地点的播娘蒿干重ED5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10、32.93、8.06、22.97,苯磺隆对4地点的播娘蒿干重ED9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07、176.97、90.94、114.02。试验表明,二十里铺的播娘蒿对苯磺隆尚未形成明显的抗性,小安舍、堤上村和小马村的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药性已经达到高抗水平。  相似文献   
29.
为了明确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43—2004),采用葡萄开花期喷果穗和幼果期浸果穗2种方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每种方法施药剂量均设2、4、6、8 mg/kg计4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药剂量对葡萄坐果率、果粒性状(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百粒重)、果穗重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施用试验剂量的药剂,均能够明显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果穗重和产量,降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但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其中,开花期喷果穗施药虽然坐果率明显高于幼果期浸果穗,但葡萄大小粒指数增加,果粒外观品相较差;而幼果期浸果穗施药,能够明显促进果粒变大和葡萄大小粒指数降低,果粒外观品相较好,且对果形指数影响不大,显著提高百粒重,最终大幅度增产。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适宜采用在葡萄幼果期浸果穗的方法施药,4 mg/kg剂量效果较好,该处理下葡萄果穗重为1 018.5 g/穗,产量为54 181.5 kg/hm~2,均达到最高,较清水对照增产30.2%,且对果粒外观和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0.
通过人工播种,研究了黄顶菊的开花和成熟特性。结果表明:出苗期早的黄顶菊开花期较早,从出苗到开花需120~50 d,7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持续到10月下旬;8月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产生种子,出苗越早,黄顶菊的单株生物量越高,单株生物量与单株种子数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