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特色番茄京丹系列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的番茄育种已有30余年的历史,近十多年来在特色番茄品种选育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现将京丹系列特色番茄新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秘鲁番茄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3.
柴敏 《蔬菜》1997,(6):29-29
“金邦一号植物健生素”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100081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柴敏“金邦一号植物健生素”是由台湾佳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叶面肥。它含有氮、磷、钾、钙、镁等主要营养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农作物必需的氨基酸。对植物、人畜无毒、无害。现将1995...  相似文献   
24.
番茄晚疫病是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开展番茄晚疫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对番茄抗病品种选育和番茄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意义重大。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晚疫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小种分化现象,且致病性分化变异频繁。2001年,从北京地区采集并获得了一份番茄晚疫病新菌株,以番茄晚疫病菌的5个鉴别寄主品种为材料,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法对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致病性表现初步得出结论,该菌株属于晚疫病生理小种T1.3。同时,利用该菌株对7份番茄一代杂种和10份育种材料接种鉴定表明,7份一代杂种品种均高度感病;而10份番茄育种材料中,7份表现感病或高感病,3份耐病。另外,在2份耐病品系和3份感病材料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抗病单株;而两个感病亲本杂交后,其F1抗性明显增强。可见,番茄晚疫病抗性并非简单的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25.
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Cf-5的CAPS标记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番茄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叶霉病(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的发生和蔓延使保护地番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培育抗叶霉病的番茄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根据Cf-5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以7个含有不同叶霉病抗病基因的品种为试材,扩增Cf-5基因2558~3523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7个材料均获得了约0.96Kb的特异扩增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对该片段进行酶切,含Cf-5基因的材料产生了一条256bp的特异片段,而不含Cf—5基因的材料产生一条225bp的特异片段。从而建立了Cf-5基因的共显性CAPS标记。这一研究结果为Cf-5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6.
为了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苦荞品种,以99份苦荞(国外51份、国内48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等方法对99份苦荞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1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大于0.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株高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234%,第一主成分中负有最高荷载的为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99份苦荞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8份品种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苦荞选育时应重点考虑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个性状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23份高产优质苦荞,其中12份为国外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27.
纤维肉瘤起源于原始的多潜能间叶细胞,该细胞可向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是一种常见于体表及深部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本病病因不明,病程为几周到数十年不等.笔者近期接诊一例松狮犬尾部纤维肉瘤,现介绍如下. 1 病例简述 7岁雄性松狮犬,21.5 kg.初起,尾根部见有多个瘤状物增生,时有啃咬,近半年明显增大,总病程约1年.近期瘤状物表面破溃、渗血,伴有异臭味,拒触碰,部分瘤状物常自行脱落.该犬精神,食欲,大、小便均正常.犬主要求手术切除尾部.  相似文献   
28.
番茄多茸毛性状的遗传行为及其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从美国引入Smoky Mountain品种中分离出具有多茸毛性状的番茄植株,其有明显的避蚜及避白粉虱作用,可达到减少黄瓜花叶病毒侵染的目的。 多茸毛性状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现有多茸毛株全是杂合体,这可能是控制多茸毛性状的基因有纯合致死作用。为提高多茸毛番茄的综合抗病毒能力,将TMV抗病基因转入其中,已获得对TMV,CMV兼抗能力强,经济性状好的品系。  相似文献   
29.
 采用了RAPD、RGA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番茄品种进行了分子鉴别的研究。通过引物筛选,选用了7个RAPD随机引物,扩增后共产生了17个多态性位点;2对RGA引物,产生了12个多态性位点;1对SRAP引物,产生了8个多态性位点。分析单引物的品种鉴别能力发现,RGA和SRAP标记具有较高的鉴别效率。为了鉴别22个番茄品种,分析了双引物组合和三引物组合的鉴别能力,双引物组合不能完全区分22个番茄品种,利用引物BI26和PK1+PK2再加上S91或S92中的任一个就可将22个番茄品种区分开来, 并获得各品种独特的核酸指纹。另外,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现代番茄品种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亲缘关系,用有限的标记位点很难取得理想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30.
基于GIS的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GIS技术开发了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平台采用Client/Server与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开发方式,通过空间数据引擎ArcSDE访问存储在SQL Server中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实现了空间分析、土地流转、动态监测、决策支持等功能以及空间信息的互联网发布。为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理农业园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