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91.
嘧啶醇对马铃薯种质试管苗保存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系Solanum chacosense(cha)、CE76和E3为试验材料,于基础培养基添加3种浓度(10、15、20μmol/L)的嘧啶醇,探讨不同浓度嘧啶醇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同时对添加嘧啶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的试管苗进行恢复培养后,选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为嘧啶醇...  相似文献   
92.
为筛选出对农村散户生活污水出水净化效果好的水生植物,以29种常见水生植物为材料,对模拟农村生活污水出水进行净化能力比较,并将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净化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水生植物在早期对污染物净化速率快。有植物处理对TN(总氮)的净化率比无植物对照组提高6.21%~26.66%,对NH3-N(氨氮)、TP(总磷)、CODCr(化学需氧量)、SS(悬浮固体)的净化率分别提高7.03%~23.92%、17.40%~28.13%、7.47%~18.62%、8.90%~13.00%。其中凤眼莲在试验前期对TN、NH3-N、TP净化具有一定优势,但试验后期对污染物净化能力与其他植物基本无差异,芦苇和香蒲在试验后期对TP净化效果较好。根据筛选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对29种植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植物分为高、中、低净化能力植物三大类:高净化能力植物为芦苇、凤眼莲、香蒲、花叶芦竹、美人蕉;中等净化能力植物为旱伞草、马蹄莲、大薸、睡莲、槐叶萍、伊乐藻、满江红、水葱、苦草、菖蒲、金鱼藻、千屈菜、荷花、萍蓬草、梭鱼草、茭草、狐尾藻、再力花、菹草、轮叶黑藻、德国鸢尾、芡实、黄菖蒲;低净化能力植物为菱。研究表明,挺水植物芦苇、香蒲、花叶芦竹、美人蕉,浮叶植物睡莲,漂浮植物凤眼莲,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对农村生活污水出水具有较高的净化能力,适合用于农村散户生活污水的植物修复治理中。凤眼莲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在工程应用中需要采取一定控养措施,防止其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以4℃(Tester)和20℃(Driver)处理的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berthaultii的无性系CW2-1块茎为材料,构建马铃薯块茎低温反应抑制差减文库以进一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PCR鉴定后,获得了含有2 112个阳性克隆的差减杂交文库。采用反向Northern方法对差减文库进行筛选鉴定,得到274个含有显著表达差异基因(P/N>3)的阳性克隆。从274个克隆中挑选了53个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比对分析,合并后获得29个代表不同基因的非重复序列片段,表明文库具有较高质量。并随机选取了其中4个EST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耐低温糖化的S. berthaultii块茎中,4℃下贮藏的块茎基因表达强度高于20℃贮藏的块茎;同在4℃贮藏条件下,S. berthaultii和易低温糖化栽培种E1的块茎中基因的表达量亦存在差异,证明所构建的差减文库富集了马铃薯块茎对低温响应的基因。  相似文献   
94.
试验以“米拉”脱毒苗为基础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和蔗糖浓度条件下,不同浓度BA以及不同时间加入BA对试管块茎形成与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A与光照条件、蔗糖浓度之间在影响块茎形成和生长过程中不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但三者均为块茎形成和膨大的必要条件.短日照有利于匍匐茎的发生,BA有利于匍匐茎顶端的膨大,蔗糖浓度与块茎大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本文涉及的试验中,每天光照8小时,蔗糖浓度为8%,使用2ppmBA在转入短日照8~10天后加入对块茎的形成与膨大效果最好,最后有效单株块茎数达2.24和2.26个。  相似文献   
95.
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库区经济建设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库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其现有经济格局特点是两头优于中间(重庆、宜昌优于秭归涪陵一带),就其农业生产力水平而言,亦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契机,以...  相似文献   
96.
 以11个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杂交组合后代的636个基因型为材料, 对4个与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 水平抗性相关位于不同染色体的QTL位点标记GP179、GP76、prp1和GP125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4个QTL位点标记共有6个特征带, 在不同遗传背景的组合中带型分布存在差异; 田间抗病性与4个标记的总带数呈极显著直线相关; 主要成分分析表明, p rp1570位点标记解释了供试材料35%的抗性表型变异, 为主效QTL。结合抗性表型分析, 组合群体的抗性与QTL位点数有关, 而个体的抗病水平与主效QTL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克隆烟草液泡转化酶抑制子基因,并在马铃薯中表达,从而抑制低温贮藏块茎还原糖积累,提高马铃薯加工品质。【方法】通过RT-PCR法分离Nt-VIF全长cDNA,转化马铃薯植株,PCR、Northern杂交和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块茎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贮藏30 d,分析转化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结果】克隆到Nt-VIF全长cDNA,35S调控下正向的Nt-VIF基因cDNA已经成功转入鄂马铃薯3号(E3)植株。转基因植株块茎在4℃和20℃贮藏30 d表明,VI活性受温度调节,高温贮藏块茎的VI活性显著低于低温贮藏的块茎,且高温条件下转基因块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低温条件下转基因块茎的VI活性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22.7%(株系A-3)~78.1%(株系A-31)。转基因块茎还原糖(RS)含量在高温贮藏条件下与对照差异亦不明显,而低温贮藏条件下RS含量下降幅度为20%(株系A-17)~80.5%(株系A-30)。进一步分析还表明,转基因块茎低温贮藏其液泡转化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直线相关(RS = 0.289VI + 0.0736)。【结论】Nt-VIF基因的表达显著抑制了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导致还原糖积累降低。  相似文献   
98.
魔芋(Amord dphophdallus)离体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采用白魔芋和花魔芋的根茎、块茎及种子为外植体,以MS基本培养基为基础,在不同激素水平的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结果显示,BA和NAA适宜感动魔芋离体培养不同外植体的再生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魔芋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过程中易形成拟块茎,它有可能作为繁殖器官而直接用做种芋,在1%的柠檬酸溶液中切割外植体可以有效的抑制褐化。  相似文献   
99.
茉莉酸类物质的功能与胁迫防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具有茉莉酸基本结构的茉莉酸类衍生物,广泛在于植物界中,具有极为广谱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为能诱导与生物抗逆境作用相关的物质的形成、促进衰老以及抑制生长等。同时,茉莉酸类衍生物可诱导许多植物特异基因如贮藏蛋白基因和与植物抗病虫害及其它逆境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产生特异的蛋白质,最近还发现茉莉酸能充当胁迫诱导反应的信号分子,由其通知植株未受伤部位和邻近植株进入警戒状态,因而再度成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还发现茉莉酸(JA)与脱落酸(ABA)在促进衰老及对胁迫的反应上作用较为相似,两者可独立地发挥作用或以某种形式相互协调,笔者就茉莉酸类衍生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及其在胁迫防御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0.
耐镉菌株对土壤镉形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传统的分离方法和室内培养实验,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和分离耐镉菌株并分析耐镉菌株对土壤镉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浙江省富阳市电镀厂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具有强活化作用的耐镉菌株m6,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可知,m6与Arthrobacter的16S rDNA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其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属于Bacteria,Actinobacteria,Actinobacteridae,Actinomycetales,Micrococcineae,Arthrobacter。研究表明耐镉菌株m6可使土壤中水溶态镉增加2倍多,可交换态镉增加16%。Biolog-ECO法的结果表明,接种耐镉菌株培养后土壤的AWCD值提高14%~146%,而且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中的糖及衍生物、胺类碳源和多聚物类利用程度增加;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接种菌株m6相比,接种土壤的脂肪酸总量增加了23.65%,代表真菌的特征脂肪酸(如18:2ω6,9、16:1ω5c、18:1ω9c)明显增加,但土壤的G-/G+比值与对照相比降低38.6%,而且土壤中代表放线菌的特征脂肪酸(如l0Me 16:0、l0Me 17:0和10Me 18:0)的多样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