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采用沙培植物育苗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研究9份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及3份高丹草(S. bicolor×S. sudanense)幼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材料在干旱胁迫下保水能力强、叶绿素持有率高、能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依据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7项抗逆相关指标,对12份材料的抗旱隶属值进行计算,其综合抗旱适应性鉴定结果为,材料编号1、2和3的苏丹草与10(‘蜀草2号’高丹草)、11(‘蜀草1号’高丹草)及12(‘海狮’苏丹草)抗旱性较强,编号为7、8的两份苏丹草和9号高丹草抗旱性较差。本研究为高梁属作物抗旱新品种选育和优质牧草栽培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2.
加快灾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都江堰市虹口乡高原村和安县花荄镇柏杨村4个重灾区典型示范村为例,介绍了依靠科技促进灾区农业生产恢复和生态修复等内容。  相似文献   
93.
为探明控释氮肥对紫色土坡耕地氧化亚氮(N20)排放量的影响,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尿素(UR)、缓控释氮肥(CR)、缓控释氮肥+尿素(25%CR,尿素75%)各处理对玉米产量、玉米生育期的径流和氮素损失量以及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玉米产量最低,径流损失量最大,壤中流氮素损失量和NO排放量要远低于施肥处理,说明施肥是造成氮素流失和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原因.缓控释氮肥处理生育期的壤中流氮素损失量在4个处理中最大,为31.7 kg/hm2,但N20排放量为0.35 kg/hm2,比尿素处理降低了37%.控释氮肥+尿素处理壤中流氮索损失在施肥处理中最低,为20.9 kghm2,N2O排放量比尿素处理低15%.控释氮肥的氮素在生育期内缓慢释放,低的土壤无机氮使得控释氮肥能够降低坡耕地N2O排放,但控释氮肥会导致壤中流氮素损失量增大.因此,控释氮肥和尿素配合使用在降低N2O排放的同时,还能减少壤中流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94.
四川省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四川省典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及肥料化利用的现状及肥料化利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省内13个典型县的26家畜禽养殖场,以问卷调查结合抽样检测的方式进行。【结果】绝大多数抽检沼肥样品营养成分符合标准要求,且所有样品的砷、铅、镉、铜及锌的含量均在安全限量以内,符合使用标准,可以作为有机肥施用,但沼渣中总铜和总锌含量偏高,需要引起重视。长期施用沼液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土壤培肥效果显著,但需注意土壤磷素及总铜和总锌含量增高带来的生态风险。【结论】畜禽粪污经过适当后,可以作为有机肥施用,其土壤培肥效果显著,但存在土壤磷素、总铜及总锌含量的增高潜在分险。  相似文献   
95.
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区桑园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丘陵区中部,为四川省的蚕桑主产区.为了深入探讨该区桑园的养分最佳管理技术,选择了75个代表性桑园,按0~20、20~40cm土层进行土壤采样和养分分析测试,并对0~20 cm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全市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锌含量普遍偏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平均为1.37%和1.11%;全氮含量分别平均为0.73、0.52 g·kg-1,速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2.25、6.82 mg·kg-1,有效锌含量分别平均为7.26、0.53 mg·kg-1.有效硼含量为低,而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96.
依靠科技支撑是推进成都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关键,全面谋划是其首要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论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线图。成都市具备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和条件,但在技术链、产业链和科技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了成都市“十二五”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从实用角度为其他省市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7.
摘要: 依靠科技,通过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耦合,大力开展主产区粮食科技丰产、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季节性干旱丘陵区现代节水农业和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机械化等区域农业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由于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土壤严重退化及不协调的种养业结构使得四川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粮草间套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认为:实行粮草间套作,能显著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粮草间套作是适于四川丘陵区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9.
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比例下川麦39、川育12和川农麦1号小麦品种籽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铁、锰、铜和锌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川育12籽粒铁含量显著高于川麦39和川农麦1号,川麦39籽粒铜含量显著高于川育12和川农麦1号。氮肥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微量元素影响不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川麦39锰含量及川农麦1号锌、铁、锰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川农麦1号籽粒铁含量与氮肥用量间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川育12籽粒铜、铁、锰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显著线性关系;3个小麦品种籽粒各微量元素产量与氮肥用量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适当推迟施氮时期,川麦39和川育12小麦籽粒各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而川农麦1号则表现为微量元素含量提高、产量降低的趋势。综合而言,川麦39、川育12和川农麦1号适宜的氮肥运筹模式分别为:底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为6∶ 2∶2∶0,6∶3∶1∶0和6∶4∶0∶0。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土壤抗剪强度和抗冲性是反映土壤综合对抗水力侵蚀性能和评价复合农林业模式生态效益的指标。研究植物篱模式对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为探讨植物篱模式控制水土流失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原位监测法测定土壤抗剪强度,原状土冲刷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剖面挖掘法测定根系参数,简易比重计法、湿筛法、吸管法、环刀法等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容重等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紫色土区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结果】与横坡农作模式相比,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在20°坡地紫穗槐模式下的平均抗剪强度(SS)分别增加70.3%和89.3%,平均抗冲指数(ASI)分别增加84.1%和35.2%;香根草模式下,平均SS分别增加49.6%和133%,平均ASI分别增加48.0%和26.1%;13°坡地紫花苜蓿模式下,平均SS分别增加62.2%和51.9%,平均ASI分别增加188%和57.3%;蓑草模式下,平均SS分别增加89.7%和50.6%,平均ASI分别增加175%和26.9%。20°坡地植物篱模式提高土壤SS与ASI的平均效应分别为85.5%和48.4%,13°坡地的分别为63.6%和112%。土壤ASI随冲刷时间增长呈幂函数型增大,植物篱模式土壤抗冲性的增幅远大于横坡农作模式。坡面自下而上,横坡农作模式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呈近直线式减小或自下、中坡位急剧减小;植物篱模式的呈波浪式减小,篱带增加,作物带减小。【结论】植物篱模式明显或显著提高了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就表层(0-10 cm土层)土壤而言,20°坡地紫穗槐模式提高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的效应大于香根草模式;13°坡地紫花苜蓿模式提高土壤抗剪强度的效应小于蓑草模式,提高土壤抗冲性效应大于蓑草模式。20°坡地植物篱模式提高土壤抗剪强度效应大于13°坡地,提高土壤抗冲性效应则小于13°坡地。植物篱模式改善了坡地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的过大坡面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