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研究甘蔗与河八王杂交BC1品系(SNBC1)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以广西蔗区甘蔗黑穗病混合孢子粉为接种源,利用人工浸渍接种与自然感病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八王BC1、黑穗病鉴定对照品种及亲本共38个材料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通过观测发病潜伏期、持续发病期、接种发病率、自然发病率这4个病情参数,结合对照品种的抗性表现,评价参试品系的抗性,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验证。结果表明4个病情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SNBC1品系中:未发病品系7个,占18.42%;高抗(HR)的品系15个,占39.47%;抗(R)品系3个,占7.89%;中感(MS)品系有3个,占7.89%;感(S)品系有2个,占5.26%。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与SNBC1材料的抗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将该病菌在PDA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用引物ITS1/4和NL1/4分别对该菌株的核酸rD NA-ITS和大亚基序列进行扩增,以MEGA软件的Neighor-joining方法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用p-distance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分离菌株FL-1为甘蔗凤梨病致病菌,具有典型的节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特征与奇异长喙壳菌(C.paradoxa)一致。从菌株FL-1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获得499 bp rD NA-ITS和563 bp大亚基片段,其序列均与C.paradoxa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100.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序列均与C.paradoxa聚为一个独立簇。遗传矩阵分析结果表明,rD NA-ITS和大亚基均与C.paradoxa聚合在一起,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7和0-0.008,而Ceratocystis属内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0.106和0.002-0.059。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将FL-1鉴定为C.paradoxa。【结论】来自甘蔗的FL-1菌株是C.paradoxa复合群的成员,并被划分在进化复合群的分枝1上。rD NA-ITS和大亚基适合用于甘蔗凤梨病的PCR检测及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3.
2016年通过对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花叶病发生情况调查和当地主栽品种的田间抗性的分析评价,明确了不同种植区域、不同品种及不同种植期感抗花叶病有一定差异。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发病率为0.00~56.72%,宿根蔗发病率为0.00~93.51%。宿根蔗感病程度比新植蔗重。柳州蔗区发病率较高,平均为19.36%,来宾蔗区发病率较低,平均为8.12%。品种间存在显著的抗性差异。ROC16表现为免疫,桂柳2号、桂糖40和粤糖00-236表现为高抗,桂糖21和粤糖93-159表现为中抗,ROC22和台优表现为感病,柳城05-136表现为高感。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