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播期对吉林省中部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单株叶面积、株高影响较大,4月27日和5月6日播期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大于其他处理;4月19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DMA)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导致早衰;5月25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DMA均小于其他处理;5月7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早播(4月19日)处理百粒重比5月7日播种低9.91%;晚播(5月25日)处理百粒重和穗粒数分别比5月7日播种降低11.27%和13.53%。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产量、脂肪含量分别与日照时数、积温(≥1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含量与日照时数、积温(≥10℃)、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8、r=-0.750、r=-0.724)。5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子粒中淀粉和营养成分总含量最高,分别达72.10%和84.60%,为最佳播种日期。  相似文献   
52.
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Ton-grain field of 15 310 kg/ha was created by choosing Xianyu 335 as the high-yield cultivar and excellent field management.Cultivars in high-yield field have these high-yield factors: a high ration between three ear leaves area and individual plant area,excellent ear characteristics uniformity,highe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late of growth stage,higher economic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究播期对吉林省鲜食糯玉米商品质量与食用品质的影响,为提高鲜食糯玉米加工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场主推品种‘万糯 2000’为试验材料,设置 5 月 12 日(SD1)、5 月 26 日(SD2)、6 月 9 日(SD3)、6 月 22 日(SD4)4 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处理下鲜食糯玉米主要商品质量(果穗长度、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粒数)与食用品质(种皮厚度、皮渣率、物性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播期能显著影响鲜食玉米的单穗鲜质量、果穗长度、穗粗、穗粒数、皮渣率以及硬度、粘聚性与胶着度等性状指标,而对出籽率、秃尖长、行粒数及种皮厚度等指标无显著影响。随播期推迟,单穗鲜质量、果穗长度、穗粗、穗粒数等性状表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在 SD3 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是早播(SD1)的 1.23、1.09、1.08 和 1.13 倍 ,较晚播(SD4)相对提高了 13.10%、5.94%、3.53% 和 8.06%;而皮渣率、硬度和胶着度等食用品质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种皮厚度随播期推迟表现出逐渐升高趋势,但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鲜食糯玉米皮渣率与籽粒弹性间存在正相关性,种皮厚度与籽粒粘聚性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生产中应注意不同播期下鲜食糯玉米商品性与食用品质的变化,适宜播期(SD3)利于协调鲜食糯玉米商品质量与食用品质,早播(SD1)或晚播(SD4)均不利于商品质量和食用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不同条耕作业时间对玉米保苗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风沙土与黑土上分析春季解冻时条耕(Sp1)、播前条耕(Sp2)与秋季条耕(Au) 3种处理下玉米群体保苗质量、播种期土壤温度与水分变化与玉米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条耕作业时间、土壤类型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对玉米保苗密度、幼苗株高整齐度有显著影响,Au处理优于其他处理,风沙土优于黑土。Au与Sp1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黑土播种期土壤温度,5 cm深度土壤两者较Sp2处理分别提高3.9℃~8℃与0.5℃~4.9℃。Sp1处理较Au处理显著降低风沙土10、30、40 cm深度以及黑土20 cm土壤水分。两种土壤类型上,玉米产量结果均以Au处理最高,这主要得益于群体保苗密度与穗粒数提高。综上,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区条耕作业推荐在秋季作业。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人参栽培后对农田土壤质量以及后茬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吉林省人参主产区白山市抚松县北岗、大方、抽水以及靖宇等地的 4 个试验点,以普通农田为对照,对参后地农田土壤耕层主要理化性状、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进行分析。【结果】参后地农田 10~20 cm、20~30 cm 深度土壤容重范围为 1.25~1.43 g/cm3,显著低于对照,而垄台与垄沟耕层厚度平均分别为 31.40、16.94 cm,分别比对照提高 89.60%~93.55% 与 39.59%~56.52%。对于耕层土壤养分,4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对照相应分别提高 6.18%~38.99%、2.68%~12.64%、6.62%~42.90% 与 6.39%~40.54%。此外,参后地农田土壤 pH 范围在 4.81~6.82 之间,与对照相比,其土壤酸化趋势得到改善。与对照相比,除靖宇外其余 3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玉米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 14.70%、11.19% 与 10.32%,籽粒产量增加 8.56%~14.08%,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是参后地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参后地农田玉米叶片和籽粒等器官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整株玉米籽粒氮吸收量比对照提高 13.60%~26.08%。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土壤速效氮以及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籽粒氮浓度呈显著线性关系。【结论】农田栽参后显著改善了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增加耕层厚度,降低土壤紧实度,利于后茬玉米生长,特别是参后地农田氮水平提升有利于后茬玉米产量提升以及土壤氮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