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农学   21篇
综合类   9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使毒饵站灭鼠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对贵州省2003-2008年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在余庆、息烽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 d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7.24%、30.64%、9.72%、65.07%;投饵后15 d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2.98%、76.37%、83.72%,说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在农田灭鼠中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003-2008年在贵州省建立50个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6年累计完成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7.37万hm2,大面积防治效果82.10%,每667 m2挽回粮食损失19.47 kg,累计挽回粮食损失7 639.22万kg,累计挽回产值9 693.11万元,累计防治成本2 902.2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6 790.85万元,投入产出(挽回)比1∶3.3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毒饵站灭鼠的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大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锡金小家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K=100 W/L3)作为测定肥满度的指标,对贵州省关岭县、三都县、大方县1984~2012年采集的249只锡金小家鼠肥满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金小家鼠平均肥满度为(3.68±0.67)g/cm3,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生境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差异极显著,且随种群年龄的增长,肥满度不断增加;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之间肥满度具有显著差异;肥满度与种群繁殖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研究分析了1999—2004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期间共解剖黑线姬鼠1011只(其中,雌鼠483只,雄鼠528只)。黑线姬鼠种群性比存在显著的年龄变化,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群体,平均怀孕率为45.97%,胎仔数为5.02只,睾丸下降率为91.98%,繁殖指数为1.0618,除平均胎仔数与总平均胎仔数差异不显著外,平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分别为总体平均值的1.57倍、1.42倍、1.52倍,它们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施药对穗颈瘟的防效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水稻穗颈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和次数,为大面积开展穗颈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8—9月在贵州省余庆县小腮镇春景村进行了不同时期施药对穗颈瘟的防效和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生产。1.2供试作物供试作物为水稻中优85品种。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防技术应用表明,遵义地区稻瘟病逐渐得到控制,叶瘟发生由1993年的7.36×104hm2,下降到1996年的3.51×104hm2,穗瘟发生也由当年的9.25×104hm2下降到1.31×104hm2,综防治理区稻谷平均667m2产量达577.82kg,比非综防区平均667m2增产81.1kg,共挽回因病虫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7.64×107t,折款1069.8856万元,产出比1:3.5,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2005年1~12月在贵州省息烽县鼠情监测点捕获的258只小家鼠标本,以胴体重为指标,参照繁殖状况,用胴体重频次分配方法将小家鼠划分为4个年龄组,其划分标准为,幼年组(Ⅰ):胴体重≤6.49 g;亚成年组(Ⅱ):6.50~9.99 g;成年组(Ⅲ):10.00~13.49 g;老年组(Ⅳ):≥13.50 g。不同年龄组繁殖力差异显著,胴体重随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各年龄组胴体重与体重、体长、尾长均呈正相关性,且与体重相关性达极显著。研究认为,采用胴体重划分小家鼠年龄是可行的,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8.
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余庆县2000~2008年51只黑腹绒鼠(雌鼠21只,雄鼠30只)以体重指标划分种群年龄,根据体重频次分布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黑腹绒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18.0g;亚成年组(Ⅱ)18.1—23.0g;成年Ⅰ组(Ⅲ)23.1~28.0g;成年Ⅱ组(Ⅳ)28.1~33.0g;老年组(Ⅴ)33.0g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之间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具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是种群繁殖的主体,平均怀孕率为68.42%,平均胎仔数为2.3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1,67%。种群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余庆县黑线姬鼠的发生动态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6~2000年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发生动态的调查,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6.32%。对其雄鼠睾丸下降率、雌鼠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的季节变化及种群数量消长动态作了系统分析,5年平均捕获率为5.71%,平均怀孕率为32.50%,平均胎仔数为5.18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81,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59%,每年4~5月和8~9月出现两次繁殖高峰,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对贵州省余庆县2006~2010年捕获的701只黑线姬鼠(雌鼠327只,雄鼠374只)分析表明:黑线姬鼠种群总性比为0.87,不同年龄组种群性比存在一定差异。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均可参与繁殖,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的主体,平均怀孕率为43.01%,平均胎仔数为5.11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9298,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5.44%,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