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1篇
  28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是本科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应注重将社会主义社会观、价值观有机地融入专业知识教育实践中,以便增强学生三农情怀和知农为农的责任意识。采用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模式,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为培养合格的畜牧行业接班人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2.
[目的]开展荔枝(Litchi chinensis)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研究,为荔枝再生体系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以荔枝叶片为试验材料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要素(基因型、材料来源、培养基成分等)进行研究,并开展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增值试验.[结果]将萌发后2~4周的无菌叶片切成1 cm2大小并沿垂直于主...  相似文献   
393.
[目的]探究坡面水沙运动过程中的尺度效应,阐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沙运动尺度效应影响机制,进而为水沙传递机理研究及黄河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黄河子洲径流试验站4个径流场径流泥沙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次降雨事件下不同坡长产流产沙过程,揭示了坡面产流产沙的尺度传递效应。提出尺度传递效率概念,用来表征上下层级间水沙传递关系,进而探究了径流泥沙传递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降雨类型特征因素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不同,降雨历时主要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能力,平均雨强主要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起始时间;(2)次降雨事件下,不同坡长的径流传递是较为理想的平衡传递机制,且随坡长增加,径流的传递能力呈减小趋势。而在40~60 m坡长条件下,泥沙的传递表现为非平衡传递过程,随坡长增加,泥沙的传递能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3)不同尺度坡面水沙传递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同,径流深、平均雨强及雨后表层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水沙尺度效率传递的主要因素。[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产流产沙能力受降雨特性及坡长的影响,水沙沿程传递存在明显的折损或增益的尺度效应,水沙传递效率受雨强、径流及土壤湿度等多重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394.
李爽  董昆  宋立洲  殷庆瑞  王征  卜源 《现代园艺》2022,(2):84-85,88
相对一般园林,寺庙园林承载着更多的历史,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以香山碧云寺绿化景观营造为例,从植物材料配置、空间组织、种植手法等方面,探索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的禅学意境表达,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5.
为明确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三阶段DEA分析模型,利用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关变量对农业生产中的人力、机械、土地等投入变量进行了修正,对黑龙江省与我国其他地区粮食综合技术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投入起到了...  相似文献   
396.
1996年秋季北京有许多猪场发生了弓形虫病 Toxoplasmosis,为搞清此次弓形虫病的发生原因,受北京鲲鹏集团公司的资助进行了规模化猪场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工作。本次调查采用 SPA-ELISA 法,其原理是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 A 蛋白代替第二抗体,与哺乳动物血清中的 IgG 结合;其特点是敏感性高,兼容性强,适应于多种哺乳动物及人的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397.
在水温9℃~13℃下,将平均体质量0.745±0.3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随机投放到50cm×40cm×30cm的塑料水槽内,每箱10头,共分为五组,每组3个平行,采用不同间隔时间投喂每kg添加0.5 mg蛋氨酸硒的饲料:第1、2、3、4组分别间隔0、5、10和15 d投喂一次,第5组投喂不含硒的饲料(对照组)。60d的饲养结果表明:间歇投喂含硒饲料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每隔5 d投喂一次含硒饲料的刺参体腔液中SOD活力(78.34U/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谷胱甘肽的浓度(2.87×10-5mol/L)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连续投喂含硒饲料的仿刺参体内的酸、碱磷酸酶活性(2.42U/ml,5.76U/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建议在生产中宜每日或最多间隔5 d投喂含硒饲料。  相似文献   
398.
七彩神仙鱼的繁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彩神仙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慈鲷科(Cichlidae)、盘丽鱼属(Symphysodon),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传入亚洲.早期的七彩神仙鱼只局限于蓝松石七彩神仙鱼与红松石七彩神仙鱼,在东南亚、台湾、香港诸多七彩神仙鱼繁殖者的努力下,许多七彩神仙鱼新品种陆续推出,造成一股无法扺挡的七彩神仙鱼旋风,天子蓝七彩神仙鱼、一片红七彩神仙鱼、鸽子红七彩神仙鱼皆曾风靡一时,皆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种.目前国内对七彩神仙鱼繁殖的研究较少,笔者对红盖子、鸽子、财神三个品种七彩神仙鱼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初步掌握了七彩神仙鱼在繁殖期间对水质的一些要求,为养殖爱好者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为七彩神仙鱼的繁殖技术得到补充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99.
400.
对吉林省23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9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s(H′)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薯形(1.70),其次为肉色、皮色、茎色、株形;数量性状中,大中薯率的H′值最大(1.56),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66.7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眼数与花冠大小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冠越大,芽眼数越多;单株薯数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单株薯数随着茎粗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薯重与顶小叶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株薯重随着顶小叶宽的增大而减小;大中薯率与茎粗和开花繁茂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越粗,开花越繁茂,单株薯数越少,大中薯率越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943%,能反映23份马铃薯品种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联接法,在遗传距离为3.75时,23份马铃薯品种被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共12份材料,第2组群共8份材料,第3组群共3份材料。该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为田间生产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