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35篇
  36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氮素后移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持磷钾肥不变的前提下,控制氮肥总量,将适量的氮肥用作基肥和种肥,其余氮肥后移分期施用研究氮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氮肥后移分期施用增产效果显著,不同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N6处理(纯N量种肥15 kg·hm-2、始花期追氮30 kg·hm-2、始花期喷氮7.5 kg·hm-2及鼓粒期喷氮7.5 kg·hm-2)产量最高,产量为3 285.71 kg·hm-2。大豆始花期追施氮肥的增产作用大于始花期、鼓粒期喷施氮肥,始花期和鼓粒期分期喷施氮肥增产效果好于始花期一次性喷施。氮肥后移分期施用对大豆的油分与蛋白质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充足的底肥或种肥氮有利于提高大豆油分含量,而氮肥后移施用明显降低了油分含量,随着始花期追施氮肥量的增加,大豆油分含量呈递减趋势;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影响作用与油分正好相反,氮肥后移分期施用使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幅度为0.373 3%~1.323 3%;氮肥后移施用对大豆籽粒蛋脂总和的影响与蛋白质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浓度为10%、30%、50%、70%和90%的CO2对药材甲成虫和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O2对药材甲毒力不同,其毒力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同时,药材甲成虫和幼虫对气调胁迫敏感性不同。在10%CO2浓度下,药材甲成虫的LT50、LT99分别为22.39、92.36 h,幼虫分别为442.13、1853.56 h;在90%CO2浓度下,成虫的LT50、LT99分别为6.89、15.83 h,幼虫分别为18.76、60.58 h。另外,不同浓度CO2致死作用下,药材甲成虫体内的多糖均低于幼虫,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幼虫(90%浓度除外)。尤其在50%、70%及90%CO2浓度致死下,药材甲成虫的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幼虫,成虫分别为7.65、9.08和10.45μg/头,幼虫分别为8.12、9.94和11.02μg/头;在30%和70%浓度下,药材甲成虫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幼虫,成虫分别为127.66和155.98μg/头,幼虫分别为110.46和142.25μg/头。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药材甲对多糖及蛋白质的消耗逐渐减少,但多糖的消耗总是高于蛋白质,幼虫对多糖、蛋白质的消耗也总是高于成虫。成虫和幼虫对能源物质的消耗均在10%浓度下最高,90%浓度下最低。10%浓度下,成虫对多糖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分别为68.53%、51.02%;幼虫分别为71.87%、59.66%;90%浓度下,成虫对多糖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分别为22.74%、7.05%;幼虫分别为33.89%、18.07%。因此,相对于蛋白质,多糖是药材甲应对气调逆境的优先能源物质;相对于成虫,幼虫对气调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3.
王枫  李灿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2):167-171,178
城镇建设用地是承载人们生产、生活以及非农产业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模式,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演变规律,对全面认识城镇建设用地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广东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将ESDA与GIS技术相结合,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大致呈“中心—外围”空间分布模式,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局部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形成显著HH关联模式,粤北山区东部和西部保持显著LL关联模式;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是影响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东北三省选育的17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软脂酸和油酸分布趋势是黑龙江>吉林>辽宁.硬脂酸和亚油酸表现为辽宁>吉林>黑龙江,而亚麻酸的趋势为吉林>辽宁>黑龙江.共筛选出亚油酸含量高于57.62%的大豆品种10个,亚麻酸含量低于6.62%的品种10个...  相似文献   
75.
优良的品种与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试验以3个不同年代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00万株/hm2、250万株/hm2、350万株/hm2),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其根系生长,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其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不同。1960s品种(丰产3号)的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980s品种(小偃6号)在中密度时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低密度次之,高密度最小;现代品种(长旱58)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在本实验条件下,现代品种较前品种的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最高产量均显著增加,而相应的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却显著降低。这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小麦的根系生长可能存在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利的冗余,只不过这种根系生长的冗余随品种的更替而降低,并因此提高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76.
为掌握橘小实蝇在宁波市象山县的发生危害规律,有效控制危害,在象山县庄穆镜村柑橘园开展了性诱剂对橘小实蝇的监测与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象山县第1次发生高峰期是在8月下旬至9月初,第2次发生高峰期是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本试验所用性引诱剂对橘小实蝇有显著的诱捕效果,可用于监测与诱杀橘小实蝇。  相似文献   
77.
李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87-14188,14196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气调胁迫对昆虫机体SOD酶活性的影响,以分析气调胁迫对昆虫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光还原法,研究药材甲、烟草甲、和咖啡豆象3种昆虫SOD酶的活性,分析该酶在CO2气调胁迫下的应激反应。[结果]高浓度二氧化碳气调胁迫处理3、6 h时,药材甲、烟草甲和咖啡豆象成虫SOD酶活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持续升高,其中处理6 h,其活力升高显著,分别由对照2.011±0.954、2.664±0.218、1.458±0.718 U/(头.30 m in)上升到3.135±0.105、3.050±0.673、2.975±0.229 U/(头.30 m in)。[结论]在亚致死事件范围内,高浓度二氧化碳气调胁迫对中药材储藏期害虫SOD酶活力有一定激活作用。研究结果可丰富气调杀虫机理及昆虫抗气性分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8.
李灿  张岳峰 《吉林农业》2011,(5):146-146
为加强我省设施番茄种植者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提高防病、治病的技能,文章综述了日光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不同密度下主茎亚有限型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主茎亚有限型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以窄行密植大豆品种‘合丰5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大豆品种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及节间长度、倒伏率以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呈不断增加趋势;茎粗呈不断下降趋势;主茎节数变化幅度不明显,节间长度不断增加,株高增加为节间伸长所致;倒伏率不断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上述性状均与种植密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在40 万株/hm2条件下达到最高产量,说明窄行密植大豆品种‘合丰51号’具有较高的密植潜力。  相似文献   
80.
为探析砒砂岩对于风沙土储水能力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设置不同比例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试验小区(砒砂岩与沙的体积比分别为1∶1,1∶2,1∶5),进行单季玉米种植,并分别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对0—120cm深度内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2013—2015年,适量砒砂岩的加入将风沙土储水量从100mm左右提升至200mm以上,并可逐步调节土壤水分至不亏缺状态,显著提升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需求;土壤储水以40cm以下中深层土壤储水能力改善作用最为明显,且经多年种植,0—40cm和80—120cm土层逐步成为土壤水分较为稳定的土层,利于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利用;砒砂岩与沙1∶1~1∶5范围内,随砒砂岩所占比例提高,复配土储水特征的改善作用有增强趋势,但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