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69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34篇
  25篇
综合类   445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91.
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提取液的抑藻活性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蝗取液的抑藻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逐级分相萃取法,对广玉兰,黄杨和龙瓜槐3种植物叶片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并测定各组分的抑藻特性。[结果]广玉兰中的抑藻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和正丁醇相中。龙爪槐的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相中;黄杨的抑藻活性组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相和水相中。除黄杨水相组分外,各活性组分在投加1d后即表现出显著抑藻活性,抑制率达50%,且抑制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铜绿微囊藻的7d生长抑制率均达90%以上,各组分的抑藻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在最低浓度25μg/ml时抑藻活性达96%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分,且能引起藻细胞膨大或表面皱缩空洞。[结论]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好,最具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9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绩效考核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绩效考核是人事制度改革以后科技人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的重要依据。文章介绍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机制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体会,对影响绩效考核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3.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山羊体内发育的早期2细胞、4细胞、8~16细胞、桑椹胚和囊胚期胚胎和体外培养的成熟卵母细胞、2细胞、4细胞、8~16细胞、桑椹胚和囊胚期胚胎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并选择1条在体内4细胞胚胎特异表达的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89%),该基因通过刺激胚胎细胞分裂增殖影响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是山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94.
大豆田除草     
李玉华  李楠 《新农业》2009,(7):22-22
大豆田常见杂草有稗草、藜、反枝苋、苣荬菜、绿狗尾草、苍耳、本氏蓼、鸭跖草、问荆、酸模叶蓼、香薷、铁苋菜、野燕麦、养麦蔓、金狗尾草、打碗花、刺藜、绿珠藜、风花菜、龙葵、茼麻等30多种。  相似文献   
795.
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变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兴研究领域,它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植物功能.介绍了植物应答生物胁迫(动物取食、微生物共生或寄生及病原菌侵害等)的蛋白质组学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研究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机制方面的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796.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与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umc89和umc48a定位区域内全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发现101条ORF序列,其中16条ORF序列可编码蛋白质结构域。将这16条序列与已克隆的23条抗病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进化树构建,并分析其与已知抗病基因的相似性及亲缘关系。结果发现,序列pco115381g和pco110559-1与编码水稻白叶枯病基因Xa1相似性高、亲缘关系近,而且具有植物抗性基因的高度保守结构域特征,可能与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2有关。  相似文献   
797.
对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国内蔬菜生产大发展,蔬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提高菜农组织化程度、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是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98.
从介绍征占用林地管理的主要过程入手,浅析了目前信阳征占用林地现状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与建议,对提高信阳市征占用林地的管理水平,促进信阳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9.
不同形态的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耕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各级土壤团聚体中不同形态有机碳的分布模式,以及耕作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是:两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TOC)、DOC和POC在>2.0 mm粒级到<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均呈倒V字形分布,具有相同的分布模式,且主要富集在2.0~0.25 mm团聚体中.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中各种形态的有机碳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主要由土壤团聚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耕作方式的影响不显著;常规耕作降低了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垄作免耕则能有效地保护土壤中的有机碳.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forms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aggregates and the effects of tillage methods on them were investigated in a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any of the tillage methods studied, various form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particles all exhibited a V-shaped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ir enrichment was mainly in 2.0~0.25 mm aggregates, suggesting that tillage methods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ifferent form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particl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illage, no-tillage and ridge culture effectively protected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相似文献   
800.
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了免耕麦田杂草群落,结合除草剂的筛选,进一步探讨了其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阔世玛与世玛能有效防治麦田杂草,尤其对禾本科杂草防效高;对阔叶杂草防效低于2,4-D丁酯与快灭灵;但对杂草总防效较高,分别达到90.8%、82.7%,并且对小麦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产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