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41.
棉花黄萎病菌ITS序列的获得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从河南安阳棉区分离的棉花黄萎病菌的系统进化关系,利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来自安阳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42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证明了该片段来自大丽轮枝菌的ITS区,也进一步证明该棉花黄萎病菌是大丽轮枝菌。同时,对该序列在NCBI的GenBank进行了登记,登记号为EU835817。利用该ITS序列与GenBank中搜索到的黄萎病菌ITS序列一起构建了相应黄萎病菌的系统进化树,在进化树上所搜索到的13个大丽轮枝菌都聚类到一个进化枝上,而且中国报道的植物黄萎病菌,包括安阳地区黄萎病菌在内的3个大丽轮枝菌在进化树上处于相邻的位置,表明:这3个菌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棉花黄萎病安阳菌株的进化地位,该ITS序列还可以应用于棉花黄萎病安阳菌株的特异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42.
棉花突变体的获得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棉花突变体的获得方法,并分别阐述了各种方法产生变异的机制。为了便于查找棉花突变体材料,将国内突变体收集保存情况进行了总结。另外,还描述了5个重要的棉花突变体及其在棉花遗传育种、基因克隆及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克隆、系统发育树和致病力检测等方法对河南周口地区番茄茎腐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和致病力检测,以期为茎腐病的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从周口地区番茄上分离的茎腐病病原菌属于镰孢属,ITS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确定其为茄镰孢,分离物与茄镰孢福建分离物(JN232141.1)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个进化支上,致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在测试的植物中该病菌对茄科植物龙葵的致病力最强,该病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茄科、十字花科多种植物。  相似文献   
44.
师杨  乔琳  李成伟 《植物保护》2017,43(1):24-27
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是寄生在白粉菌上的一种重寄生菌,作为白粉菌的生防因子,一直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本文从白粉寄生孢的生物学形态、分类、寄主范围、最佳生长条件、分离鉴定以及生防效果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目前白粉寄生孢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并对白粉寄生孢的生防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5.
非生物因素调控植物根系发育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根系的发育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当中根系构型可能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而根系构型的变化会影响到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进而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因此对植物根系发育可塑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植物根系发育的可塑性以及非生物因素对根系发育可塑性的调控进行了综述,并对根系育种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市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及进化情况,筛选全蚀病菌侵染小麦的分子标记,采用形态学观察、科赫氏法则验证、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进行鉴定,并对其侵染后小麦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related protein,PR)基因的表达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显微形态观察初步确定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v. Arx.Olivier,经科赫氏法则验证、ITS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证明该病菌均为禾顶囊壳。本研究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与地域相距较远的英国、美国的小麦全蚀病菌间的同源性比与来自中国陕西省的小麦全蚀病菌的同源性更高。采用禾顶囊壳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所有分离病菌均扩增出了小麦变种的特异性条带,证实分离菌株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 graminis var. tritici。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病原相关蛋白基因PR4a、PR4b、PR2、PR10受到小麦全蚀病菌侵染后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在侵染后第5~6天达到最高峰,表明这些基因可作为小麦全蚀病菌侵染小麦的标志性基因。  相似文献   
47.
为阐明不同季节生态型水稻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研究早稻、中稻、晚稻和再生稻的分蘖动态、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分蘖数表现为中稻>再生稻头季>早稻>晚稻,株高以中稻最高,再生稻再生季最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的产量以中稻和再生稻头季高于其...  相似文献   
48.
49.
根据已克隆的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在棉花不同抗性品种中克隆出500 bp左右大小片段,克隆测序并在NCBI上进行Blast分析,发现这些序列除一个序列外均与已经克隆的抗病基因类似物(RGAs)同源,且同源性高达98%以上。将这些从棉花中克隆的RGAs和植物中已克隆的几个典型的R基因序列建立进化树,棉花中的RGAs序列分别聚在3个不同的亚家族,可以通过后续的功能验证来确定这些序列片段的功能。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 6HY - 2 0型烟雾机的技术性能及其在防治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等森林主要害虫的效果 ,试验表明 ,6HY -2 0型烟雾机在不同郁闭度的林分中对森林虫害的防治效果可达 90 %以上 ,该机可在我省防治森林虫害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