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κ-ε湍流模型对室内三维浓度扩散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计算结果表明作者所提出的一种差分格式可以获得较好计算结果,并可防止出现“负浓度”和“数值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地板送风方式下有冷却壁面的房间的室内温度特性,本文对常用的多区热质平衡模型作了些修改.修改后的多区热质平衡模型包括3个模块,即壁面流模块、热羽流模块和热移动模块.该模型综合了墙体热传导、壁面对流热交换以及内部控制体之间的对流热交换过程.并通过典型实验验证了该区域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1)室内外温差越大,壁面下降流越显著且流量越大;(2)下降流影响房间内温度分布且破坏了地板送风房间的温度分层特性;(3)预测值与实验值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因此该模型可用来预测具有冷却壁面的地板送风房间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悬浮微生物在通风管道中的分布特性,先后于2003年夏、冬季对长沙市某一综合性大楼展开了实测调查.采用了空气微生物检测仪(JWL-IIB200)对通风空调系统管道内悬浮微生物进行采样,并在实验室进行培养分析;采用了尘埃粒子计数器(MetOneA2400)等仪器对可能影响悬浮微生物的因素进行测试和分析.实测结果表明,通风空调管道中悬浮微生物的污染分布同管道的位置以及管道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紧密相关.将管道内悬浮微生物的污染物分布特点与相同测点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颗粒物的沉积量、环境温湿度等参数相对比,均反映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用非规则网格有限体积法计算不规则边界区域的传热和流体流动问题,分析并解决了采用此方法计算时所遇到的困难;混合差分方案的有效实施,系数矩阵对角占优特性的保持以及压力修正方程的合理构造等,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准确的计算不规则边界区域的传热和流体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差分格式。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精度和稳定性,且可以防止因差分格式而产生的振动解和负浓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原有的确定性物理模型建立了室内空气品质灰色非本征预测模型.并利用灰色非本征模型模拟了两种条件下,室内二氧化碳随时间变化的特性.计算实例表明,灰色非本征模型在预测室内空气品质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了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建立了关于颗粒物浓度的模型,求出其分析解,并提出"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因子作为反映房间颗粒物浓度衰减速度的参数.基于该模型的解析结果,发现换气量是通风时对房间颗粒浓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间地板送风全比例模型房间内进行了实验,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能正确有效地预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大换气量可以使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且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冬季供暖工况下混凝土辐射顶板的传热问题,建立顶板辐射供暖的简化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其供热量,并通过该顶板辐射供暖的热工特性实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顶板温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5.01%以内,供热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5.15%左右。通过对实验和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在定流量稳态工况下,顶板温度随供水温度的增大呈指数性增大,随换热盘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了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建立了关于颗粒物浓度的模型,求出其分析解,并提出"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因子作为反映房间颗粒物浓度衰减速度的参数.基于该模型的解析结果,发现换气量是通风时对房间颗粒浓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间地板送风全比例模型房间内进行了实验,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能正确有效地预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大换气量可以使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且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