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连粳6号在苏北种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粳6号由江苏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2006~2008年在苏北多点试种产量一般在9000kg/hm^2以上,高产田块产量在10500kg/hm^2以上,2008年在淮安市稻麦科技展示基地新品种品比区、大区展示区及高产攻关区中产量及综合抗性都表现突出,0.96hm^2的高产攻关区实收产量达10815kg/hm^2。根据在淮安及苏北多点较大面积试种结果,连粳6号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2.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秧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33.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撒直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母本撒直播技术在苏北地区杂交稻制种中的应用经验,重点介绍了该技术中整地、种子处理、精量播种、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4.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油菜直播现代农艺技术解决了传统油菜移栽生产上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直播油菜根系发达、主根粗长、入土深,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而抗旱、耐瘠、抗倒伏能力强。据调查,油菜直播从种到收667平方米用工5个左右,比育苗移栽省工2~3个,只要栽培管理技术得当,同样可以获得高产。为此合理应用双低优质油菜直播栽培技术,可减少劳动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1选用优质品种选用适应性广、抗性好、产量高、抗倒伏等特点的优质高产双低油菜品种,如秦优7号、中双杂6号、豫油4号、低早杂1号等。2播种前准备油菜直播栽培成败的…  相似文献   
35.
节水抗旱稻在易涝的旱作田、缺水的水稻田麦后旱种旱管需慎选品种、抢时播种,确保安全齐穗,提高播种质量,做到一播全苗。除草以封闭为基础,茎叶处理为重点。重施基肥,减半施用氮肥。严重缺水地区需保证出苗水、孕穗水和抽穗灌浆水。控旺防倒药剂的第 1 次使用时间前移,以提高防倒效果。病虫害防治做到达标用药。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简称VDAL)对稻茬小麦生长、抗旱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0为供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VDAL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和空白对照(CK)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麦苗素质、群体茎蘖数、抗旱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分蘖期喷施VDAL能促进个体分蘖的发生,利于弱苗转壮;拔节期喷施VDAL有助于提高最终成穗率;经过VDAL处理的小麦可以延缓剑叶衰老,使其提供较长的光合功能期,有助于减弱干旱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产量提高3.50%~15.83%。综上,在沿淮下游稻麦轮作区,VDAL拌种与喷施均具有促进小麦生长、提高抗旱性和产量等作用,且在不同生育期多次喷施效果更好,可作为绿色高效栽培措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不同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沿淮下游地区,以淮麦52和淮麦920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缓释掺混肥(SRF,N∶P2O5∶K2O=26∶12∶12)和丰卉尿素(U,46%N)为供试肥料,设置U四次分施(M1)、SRF一次基施(M2)、60%SRF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3)、60%SRF基施+40%SRF返青期追施(M4)、M3模式减氮15%(M5)和M4模式减氮15%(M6)6种施肥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及利用、干物质转运和品质等的差异。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一次基施(M2)和减氮15%条件下两次分施(M5和M6)较常规肥料处理(M1)均能实现稳产。缓释掺混肥两次分施(M4)可有效促进稻茬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向籽粒运转,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分别较M1处理增加16.49%、11.09%、4.86%和4.72%,较M2处理增加21.31%、15.19%、5.32%和18.60%;M4处理较M1处理增产9.01%和6.78%,较M2处理增产11.43%和12.10%,实现产量提升的同时显著改善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综上,60%缓释掺混肥基施和40%缓释掺混肥返青期追施有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适宜在沿淮下游稻茬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