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小麦黑胚病发生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播种种子的黑胚率影响下代种子黑胚病的发生,说明种子带菌是黑胚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卫福拌种+敌力脱灌浆初期喷洒,防效达73.2%,与立克秀拌种+敌力脱喷洒或敌力脱单喷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豫农416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4.58%,生产试验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适宜在河南及周边省份相近生态区推广种植。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该品种的主要特性,提出了创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现阶段河南省小麦主推品种及区试参试品系的抗病性,从中寻找出多抗品系,以利于小麦生产应用。[方法]120种小麦品种自然种植,不进行人工接种,在病圃内病害发病高峰期,根据记载标准分别调查各品种对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3类病害的抗病性。[结果]全部120份材料中,无1份材料对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同时表现为免疫或高抗,无1份材料对2种病害同时表现为免疫,有6份材料对3种病害表现为2种高抗1种中抗,占供试材料的5%,有6份材料对3种病害同时表现为中抗,占供试材料的5%。[结论]所鉴定的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较好,对纹枯病的抗性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不同播期处理,初探播期与个体发育间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神麦1号不同播期对个体发育有很大影响,初步明确了分蘖发生规律、叶片生长规律和各生育期所需积温,为生产上正确利用该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黄淮麦区小麦抗穗发芽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淮麦芍要小麦品种(系)的抗穗发芽性调查表明;黄淮麦区、无抗穗发芽品种,中等抗性品种(10%-40%)占8.2% ,而不抗穗发芽品种,田间穗发芽率在57.1%-98.3%之间,外引优质品系之中,抗穗发芽品种占18.7%,中抗的占12.5%,抗穗发芽问题应从品种选育着手,结合栽培技术及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7.
套种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套种和非套种地小麦群体发育情况的调查,提出了相对边行优势、绝对边行优势、套种减产率和理论减产率的概念,结果为6:2式套种(6行小麦占地1.2m,2行棉花占地0.7m)模式下,小麦理论减产率为36.84%,绝对边行优势为18.84%,套种实际减产率为18.00%,相对边行优势为29.42%.为间套种植测产、经济效益分析和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泛麦5号9000kg/hm2机械化栽培技术为: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精细整地、合理密植、及时浇水、综防病虫、化控化除、增施叶肥。技术指标为:基本苗150万~225万/hm2,冬前分蘖1500万/hm2,最高分蘖1800万/hm2,有效穗675万/hm2,穗粒数35,千粒重45g。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倒剂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a对 4种小麦抗倒剂的试验表明 ,DF 5、烯效唑、壮丰安、多效唑对小麦都具有抗倒增产作用。在小麦中后期降水偏多 ,发生倒伏的情况下 ,DF 5 3 0 0 0ml/hm2 、烯效唑 480g/hm2 和多效唑 10 5 0g/hm2 都能明显增强小麦基部节间强度 ,增强抗倒能力 ,分别增产 17.6 %、6 .5 %和 2 .3%。在小麦中后期干旱 ,小麦不发生倒伏的情况下 ,烯效唑 15 0 0g/hm2 、壮丰安 15 0 0ml/hm2 增产明显 ,分别增产 7.4%和 6 .7% ,DF 5和多效唑虽然也增产 ,但增产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