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74篇
综合类   63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研究利用气压过程分离法测定了旱地苹果园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苹果园中的应用条件.结果表明,土柱取样深度以0~21 cm为宜,此深度既考虑到肥料和根际效应也避免土柱发生紧实作用;土柱取样量以每个处理3个环刀,重复3次较好;苹果园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年周期变化动态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
2010年7月29日,山东省59个县首次通过竞争立项、公开评审的方式,初步择优确定了39个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县(市),包括12个果菜项目县,12个渔业项目县和15个奶业项目县,全省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实施。据统计,39个项目县(市)三年项目期总投资将超过30亿元。  相似文献   
43.
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Roth.)结合自然生草2、4和6年及各自的清耕除草(对照)苹果园耕作层(0 ~ 20 cm)土壤为试材,测定土壤有机质、养分、酶及微生物特性的变化,旨在为长柔毛野豌豆在果园生草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生草2、4和6年的果园0 ~ 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与活跃微生物量大多高于其各自的清耕对照;生草2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低于其清耕对照或差异不显著,而生草4年和6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均高于其清耕对照。表明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结合自然生草能全面提升土壤综合肥力。  相似文献   
44.
基于高光谱的苹果盛果期冠层叶绿素含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苹果冠层叶绿素含量及冠层光谱特征参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以促进高光谱技术在苹果树精准施肥以及快速、无损长势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以蒙阴县果园的苹果树为试验材料,连续2年分别测定了苹果冠层光谱反射率和冠层叶绿素(Chl(a+b))含量,分析了冠层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计算了400—1 000 nm任意两波段组合而成的RVI、DVI、NDVI和RDVI,分析了它们与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关系,以逐步回归分析做比较,建立了苹果冠层叶绿素含量监测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以单变量估算叶绿素含量的最佳光谱指数为NDVI(975,742),相关系数为0.5093。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的苹果冠层叶绿素含量最佳监测模型为Y=-0.56(log1/R)771-0.48(log1/R)1978 +0.20(log1/R)2407 -0.10(log1/R)2440+4.749。【结论】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模型来监测苹果冠层叶绿素含量效果较好,为利用高光谱技术监测苹果生长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以 1 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盆栽土壤中沸石施用量对幼苗生长及15N–尿素利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的株高、总鲜样质量及对15N–尿素的利用率在生长前期均以低用量沸石处理(沸石 0.6 和 1.2 g ·kg-1)最高,但随着生长期的推移,随沸石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到生长后期植株的株高、总鲜样质量和15N 利用率均以最高用量处理(沸石 2.4 g ·kg-1)最高,分别为 29.78 cm、29.64 g 和 17.91%,显著高于对照(23.28 cm、22.52 g 和 8.81%),但 4 个沸石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整个生长过程中,植株地上部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 量对该部分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高于地下部。在生长前期地上部和地下部的 Ndff 同样以低用量沸石处理(沸石 0.6 和 1.2 g ·kg-1)最高,而到生长后期二者均以沸石 2.4 g ·kg-1处理最高,分别为 19.04%和 8.34%,显著高于对照(16.27%和 5.83%)。施用沸石可以减少土壤氮素的损失,并且沸石用量越高效果越显著。施用沸石后显著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及对15N 的吸收利用,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损失,以沸石 2.4 g ·kg-1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6.
针对目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中的"传统观念,清耕除草、事倍功半;乔砧密植、果园郁闭、病虫加剧;眼前利益、化肥为主、低效利用、面源污染、土壤酸化、有机不足、肥力下降"等问题,阐述了进一步加快省力高效、环境友好的果园生草培肥地力、控释肥及重茬障碍防控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推动我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47.
欧李     
欧李,又名“钙果”是我国独特的珍奇果树资源。野生李属,果实近圆形无沟,最大可达10克,果肉厚,果形似大樱桃,味酸甜浓香似李,为市场上少有的新型第三代水果。欧李作为新开发的野生树种,其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48.
以三年生红富士(Mlaus domestica Borkh.cv.Red Fuji)/SH/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ino)为试材,研究不同短截程度对苹果树体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短截处理均降低了植株茎尖、 细根内吲哚乙酸(IAA)含量。春梢开始生长期茎尖脱落酸(ABA)含量重短截中短截轻短截,分别为224.85、 204.95和189.16 ng/g, FW,重短截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春梢旺长期和春梢缓长期4个处理茎尖及细根ABA含量呈重短截中短截轻短截对照的趋势。不同处理间植株茎尖、 细根中赤霉素(GA)、 玉米素核苷(ZR)含量变化不显著。在整个春梢生长期,4个处理下茎尖和细根的(IAA+GA+ZR)/ABA 比值随短截程度加重而降低,短截处理降低了茎尖IAA、(IAA+GA+ZR)/ABA,提高了ABA含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长势,抑制了新梢生长。  相似文献   
49.
以矮化苹果砧木M9T337幼苗为试材,设置4个氮水平(N 0,150,300,450 mg/kg,分别以N0、N1、N2、N3表示)和2个磷水平(P_2O_5 100,200 mg/kg,分别以P1、P2表示),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苹果砧木幼苗生长、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果园磷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配施显著影响M9T337幼苗生物量及根系形态,以N2P2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N1P2处理。植株磷素积累量及磷肥利用率分别在N2P2、N2P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同一磷水平下适量增氮可促进幼苗对磷素的吸收,有效提高植株磷肥利用率。高氮处理(N3P1、N3P2)显著抑制幼苗对土壤磷素的吸收,不利于砧木幼苗的生长。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主要受施磷量的影响,在N2P2处理下达到最大,为27.86 mg/kg;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在N2P1处理下最大,为2.12 mg/(g·d)。与单施磷肥相比,氮磷配施增加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Ca_8—P、Al—P所占土壤磷库的比例,降低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Ca_(10)—P比例,Ca_2—P的比例也有所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Ca_8—P、Al—P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均在N2P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Ca_(10)—P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Fe—P、O—P含量在不同施氮量下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合理的氮磷配施可通过改变土壤无机磷库组成,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促进砧木幼苗的生长和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50.
为明确矮化中间砧苹果树合理的施肥位置,减少氮肥的浪费.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以'烟富3'苹果/SH6/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萌芽前在树冠投影范围距树干由近及远的3个水平距离——内环、中环和外环施氮对新梢旺长期细根和土壤15N分布、树体15N吸收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