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1篇
  25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正>临颍县辖10镇5乡,367个行政村,人口75.1万,其中农业人口63.5万,耕地面积5.867万hm2,农民人均耕地0.093hm2。近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以"规模经营、增收增效"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3万hm2,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1%,其中6.67hm2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1.12万hm2。一、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现状为促进土地规范有序顺畅流转,为流转双方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2.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梯度的麻渣配施化学钾肥处理,并测定了剑麻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与不施用钾肥处理(NP)相比,施用化学钾(NP+K)和麻渣(NP+ST)2处理对剑麻叶片宽度、单叶生物量、增叶数、总叶片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麻渣处理(NP+ST)和施用化学钾肥处理(NP+K)对剑麻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差异。麻渣的某些养分元素对提高剑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效果。施麻渣配施1/2化学钾肥处理(NP+ST+1/2K)具有最大的光能转化效率和最强的耐受性,显著提高了剑麻的生物量;在当前钾肥推荐用量[100 g/(株·年)]下,施用麻渣可以节省一半的化学钾肥用量[50 g/(株·年)]。麻渣配施1/2化学钾肥处理(NP+ST+1/2K)对剑麻具有最大的光能转化效率和最佳的生长效果。建议在剑麻大田生产中,施足麻渣有机肥,配施化学钾肥推荐用量的50%,即50 g/(株·年)。  相似文献   
143.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渭川田家》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该诗描绘的是渭水两岸的农村生活,读完此诗,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一幅初夏傍晚的田园图景.有那么些悠然,也有那么一丝惆怅.  相似文献   
144.
正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所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12首。《四时田园杂兴》内容极为丰富,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四时农事、农家的生活遭遇等尽现其中,形成了一则生动的乡村社会长卷。范成大也因此获得了"田园诗人"的称号。本首出自《冬日田园杂兴》。全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范成大一行人在湖面上乘船所见的景象:小船缓缓滑行于湖面,放眼望去,两岸山顶白雪皑皑。风停了,反而让人愈发感到寒冷,到了晚间,这寒气更加凛冽,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45.
由于春大白菜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生产实际中,有些种植户为了片面追求春大白菜早熟、早上市,违反了大白菜本身的生长习性,人为提早播种期,再加之气候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导致“先期抽苔”现象时有发生,给种植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生产  相似文献   
146.
不同磷水平对剑麻生长和磷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施磷(P2O5)水平(0、0.16、0.21、0.26 g)对剑麻幼苗生物学性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显著提高剑麻株高、叶片长度和叶片厚度。施磷处理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有所增加。在施用尿素(以N计)0.45 g/株、氯化钾(以K2O计)0.70 g/株基础上,施用过磷酸钙0.21 g/株时,剑麻地上部鲜重最大,为644.7 g/株,比不施磷处理增加39.6%,且其磷肥回收率和农学利用率也最大。施磷处理剑麻叶片和根系全磷含量均比不施磷处理P0高,叶片全氮含量和根系全磷含量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剑麻整株氮素积累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总体上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7.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研究高、低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根系特征及其生理特性,以3个高效吸收利用氮素(氮高效)小麦品种与3个低效吸收利用氮素(氮低效)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水培条件下高氮和低氮处理对小麦根系特征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了大田条件下高氮和低氮处理对不同时期小麦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氮和低氮处理下,氮高效品种的根尖数、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活力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氮高效品种的6个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 TaNRT2.1 TaNRT2.2 TaNRT2.3 TaNAR2.1 TaNAR2.2 TaNAR2.3)的平均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高氮和低氮处理下,不同时期氮高效品种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与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氮素积累量均有所降低,其中氮低效品种降低幅度较高。这说明不同氮效率材料在根系相关性状、硝酸盐转运、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氮素积累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综上所述,在低氮条件下,小麦根系形态、根系活力、硝酸转运蛋白相关基因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氮素吸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综合改良可为氮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8.
李红琴  王卓权  张法伟      仪律北  郭小伟  李以康  林丽  曹广民  李英年    周华坤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135-141+146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草甸是主要植被类型但其水源涵养功能有待准确量化。以祁连山南麓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4—2018年的植被生长季(6—9月)土壤体积含水量的长期观测数据,探讨了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土壤现实持水量与最小持水量之差)和水文调节功能(有效水源涵养量的时间变化速率)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0—100 cm年均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为(44.3±8.7)mm(平均值±标准差,下同),呈现出双峰型的季节趋势,最高峰和次高峰分别为6月下旬的(57.8±14.4)mm和9月中旬的(59.2±15.7)mm。浅层(0—20 cm)、中层(20—60 cm)和深层(60—100 c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占比分别为53.1%,34.9%和12.0%,土壤有效含水源涵养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为对数衰减(R2=0.82,p<0.001)。增强回归树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尤其是5 cm土壤温度,二者呈现出显著负相关。不同深度的年均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和土壤黏粒比例显著负相关(R2=0.99,p=0.004)。根系区(0—40 cm)年均土壤吸湿速率和脱湿速率分别为(0.21±0.02)mm/h和(0.22±0.02)mm/h,t检验的结果表明除了0—5 cm之外,根系区土壤脱湿速率显著大于吸湿速率。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土壤吸湿和脱湿速率的显著环境驱动因子。因此,土壤温度是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和水文调节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维持土壤的低温是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保育和提升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9.
咖啡腐皮镰孢黑果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云南咖啡园在雨季出现的一种咖啡果实变黑的黑果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获得CPE5和CPE12菌株。这2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毡状,菌丝体灰白色,表面稀疏,背面出现浅黄色色素。分生孢子具1~8个隔膜,长6.08~65.3 μm,宽2.76~9.03 μm。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致病性测定表明,无论是接种健康新鲜的咖啡离体叶片还是果实,产生的症状以及再分离后获得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均与初始接种菌株的一致。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无论是ITSβ-tubulinTEF28S rDNA单个基因聚类树,还是ITS-TEF加合基因序列聚类结果均一致,表明菌株CPE5与CPE12均属于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这是国内腐皮镰孢危害咖啡果实的首次报道。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咖啡腐皮镰孢菌最适宜生长的培养基是PDA和玉米粉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8 ℃;完全光照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病原菌对碳源甘露醇以及氮源牛肉浸膏、甘氨酸、尿素利用率最高;菌株在75 ℃,10 min条件下即可致死。咪鲜胺锰盐和戊唑醇2种药剂的EC50值分别为1.8352 μg/mL和1.4826 μg/mL,对菌株CPE5菌丝体生长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