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法国番鸭是日前世界上最优良的肉用型鸭之一,1986年10月,我县种畜场从法国引进一批法国番鸭种苗。根据一年多的饲养情况来看,均比本地番鸭强得多。这种鸭具有体型大,生长快,肉质好,产蛋量高,扰病内强,耐粗饲  相似文献   
22.
我国“三农”问题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反映我国各省市区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的18个综合指标,运用主因子分析法,分析得出能较好的反映我国各省市区“三农”发展的综合水平的6个主因子,并据此对相关省市区作了综合分析和综合排序;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根据我国31个省市区“三农”问题在区域分布上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别,划分为五个类型区;最后归纳出我国各省市区“三农”发展中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投入强度、城市化进程、粮食生产和从业者文化索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23.
利用1978—2003年耕地及相关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定量分析探讨了皖江地区近20余年来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诊断出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加强耕地动态变化研究,分析耕地数量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对今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进一步减少、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基于区位势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该文引入经济地理学的区位势理论,从区位角度对农村居民点开展定量研究,提出农村居民点区位势的概念,分析影响区位势的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区位势模型,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势和区位势能.以居民点区位势和区位势能为表征量,采用 GIS技术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分区,并对居民点采用不同整治模式.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运用该技术方法对居民点用地进行整治,研究结果体现了影响农居点用地发展的各项因素和现势性,符合当地实际,在土地整治规划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理论的可行和实用.该研究为实现农村居民点多元化和因地制宜的整治和发展模式,为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5.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6.
对2015~2018年间安徽省16市农用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利用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16市近4年农用地利用效率状态稳定,共7个市农用地平均利用效率达到有效状态,利用效率最高的为黄山市(1.163),最低的为淮北市(0.623);(2)安徽省农用地利用效率与各市地理位置无关,仅与对农用地的投入量及投入因素种类有关;(3)影响农用地利用效率的主要促进因子为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膜使用量,主要抑制因子为化肥施用量与农业从业人数,气温、降水等因素对农用地利用效率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7.
江西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衡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P—S—R模式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将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测度了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划分为5个利用水平等级与4种分异类型,并从时空角度探讨集约利用水平变化及其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耕地集约利用总水平与单项水平不断提高,状态准则为影响主导因素;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差异性,平原区集约水平高于丘陵与山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水平相对较高;局域空间上,水平高、低区域各自集聚;LISA集聚类型中,以“H—H”、“L—L”类型为主,分别对应于高、低水平等级。其中,“H—H”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而赣东北、西北及南部的丘陵山区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L-L”关联特征。  相似文献   
28.
为探明不同储存环境对蛋壳表面沙门氏菌存活和向蛋内迁移的影响,在鸡蛋壳表面人工接种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试验环境设定温度4、25和37℃,环境相对湿度(RH)设定为50%和90%,在不同的储存环境下,各个时间点检测蛋壳表面沙门氏菌数量与蛋内容物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结果显示,4℃环境下可显著减少蛋壳表面3种沙门氏菌的数量;50% RH、25和37℃环境下蛋壳表面3种沙门氏菌的数量均逐渐下降;90% RH、25℃环境下蛋壳表面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个别时间点出现数量反弹,其总体数量呈现下降趋势,37℃环境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数量快速下降,而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并保持在接种的数量级水平。鸡蛋内容物的检测结果显示,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易被检出,而鸡白痢沙门氏菌始终未被检出。综上所述,低温、低湿可减少蛋壳表面沙门氏菌存活,并阻止其菌体向蛋内迁移,高温、高湿环境促进蛋壳表面沙门氏菌的增殖,增加了其向蛋内迁移的几率,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在鸡蛋壳表面的存活和向蛋内迁移的侵袭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9.
为了系统地分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问题,提出适宜于该区域全面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宁波市大嵩新城为例,通过分析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定位,新一轮规划实施背景下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用地制约和用地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提出适宜于大嵩新城发展的可行用地策略。经测算,大嵩新城通过改旧挖潜,可以增加建设用地650 hm2,通过上山下海可增加建设用地860 hm2,能有效缓解当前的用地矛盾。研究结果表明,坚持内涵挖潜以及结合自身地缘优势调整好用地空间布局的土地利用策略,既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新一轮规划管控措施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也可以为保障区域城市建设发展用地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基于MCR模型的宁波市生态安全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识别浙江省宁波市重要生态源地及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网络,为合理引导城市发展及建立生态保护重点区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法提取宁波市生态源斑块,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计算多源生态阻力面,结合重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重要性,建立宁波市生态片区,形成生态安全网络.[结果]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