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34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61.
研究了陕西关中主要蔬菜产区设施栽培蔬菜的硝酸盐累积现状,探讨了施氮量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四地的新鲜大棚蔬菜硝酸盐污染严重,部分对硝酸盐敏感的蔬菜如萝卜、芹菜等硝酸盐含量超过无公害蔬菜卫生限量标准。施氮对蔬菜硝酸盐累积量的影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蔬菜可食部分的硝酸盐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2.
采用细菌16SrDNA的PCR-RFLP技术,以西北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材料,模拟田间过量施肥水平,经室内恒温短期培养,研究了过量施肥下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CR-RFLP分析酰胺态氮(T1)、硝态氮(T2)和铵态氮(T3)过量施肥处理的细菌16SrDNA克隆文库,分别得到17、25和130个酶切分型,不施肥对照(CK1)和正常施肥对照(CK2)分别得到119和187个酶切分型,表明正常施肥处理的酶切分型最多,过量使用酰胺态氮和硝态氮减少了酶切类型,而过量施用铵态氮可以维持与不施肥对照相近的酶切类型数量。采用α多样性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指数(H'、Ds)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M)a均为CK2〉T3〉CK1〉T2〉T1处理,表明合理施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而过量施用酰胺态氮则减少细菌的多样性,使用铵态氮处理可维持细菌多样性;除正常施肥对照(CK2)外,其余各处理都出现了优势菌种。通过对优势菌的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酰胺态氮处理都为未培养细菌,硝态氮处理和铵态氮处理的优势菌呈现了菌属多样性,前者包括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芽单胞菌门的未培养芽单胞菌属和未培养土壤细菌,后者为未培养酸杆菌属、变形菌门寡养单胞菌属和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表明不同施肥方式改变了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光照和硫酸盐对微生物Fe(Ⅲ)还原的影响,在光照和光暗转换条件下,采用厌氧泥浆恒温培育方法分别在四川和天津2种石灰性水稻土中添加不同浓度硫酸盐溶液(20、50、800mmol·kg-1),培养过程中定期测定土壤泥浆的Fe(Ⅱ)、叶绿素a含量和pH值。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添加20mmol·kg-1和50mmol·kg-1硫酸盐能减缓光照培养中因为蓝细菌光合作用放氧引起的Fe(Ⅱ)氧化反应,Fe(Ⅱ)氧化反应启动时间与对照处理相比延迟3~7d;蓝细菌在光照培养5d后开始迅速繁殖生长,叶绿素a增长速率表现为随硫酸盐浓度增大而增加,其最终含量在四川和天津水稻土中分别为20mg·kg-1和16mg·kg-1;800mmol·kg-1硫酸盐则完全抑制了Fe(Ⅱ)的重新氧化,且在整个培养周期中没有发现光合细菌存在。pH值变化呈现先微弱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始终维持在弱碱性范围内。当由光照转入避光培养后,Fe(Ⅱ)累积量又重新回升,增长速率表现为对照〉20mmol·kg-1S处理〉50mmol·kg-1S处理。表明光照并非直接影响铁还原微生物,而是通过光合微生物繁殖间接影响铁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64.
分析研究了土壤农化系目前存在的专业设置单一、服务面过窄,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等问题,提出了拓宽专业面、增设新专业、多种形式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65.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陕西省4种土壤中中性糖的组成。单糖测定采用糖醇乙酸酯衍生化方法,色谱固定相选用3%OV-225/Chromosorb。对100μg/mL的糖标准混合液分析的标准差(SD)在±1.748~±4.200之间。土样经过溴仿-乙醇重液(d=2.00)处理,去除了未分解和半分解状态的植物残体。通过H_2SO_4水解,分别测定了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土壤水解液中添加葡萄糖标准液后的回收率在98.6%~104%之间。对硼酸盐和铁的干扰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水分胁迫下磷对玉米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实验,以PEG进行水分胁迫(-0.5MPa),测定了有磷和缺磷情况下玉米苗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原叶绿素酸酯随不同胁迫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时磷能使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降解减慢,表现为Chla/b值增大及Chlt/Caro值随胁迫周期延长而呈V.型曲线变化。干旱缺磷能造成原叶绿素酸酯相对积累,是导致Chla下降的重要因素。水分胁迫下叶绿素a,b和Caro及Pchl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交替变换水处理能减缓光合色素的分解  相似文献   
67.
一种测定土壤反硝化酶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土壤反硝化酶的装置,使土壤反硝化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的测定更加简便、灵敏、准确。对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从影响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3种关键因素:培养时间、称样量和真空度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反硝化酶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27h,称样量与真空度因酶而异。  相似文献   
68.
从土壤肥力变化预测中国未来磷肥需求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曹宁  陈新平  张福锁  曲东 《土壤学报》2007,44(3):536-543
近年来,我国磷肥用量持续增长,土壤有效磷含量也增加很快,这些变化对磷肥生产和施用将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值得进行深入地探讨。本研究通过对我国8种典型农业土壤上磷收支平衡和有效磷消长关系的分析,获得预测我国主要农田土壤中有效磷变化模型的参数,即每100kg hm^-2磷盈余平均可使我国土壤有效磷水平提高约3.1mg kg^-1。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3年我国除经济作物外的主要农田土壤上累积磷盈余约为392kg hm^-2,由此推出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有效磷水平约为19mg kg^-1左右。从农业需求和环境保护角度确定的土壤有效磷最适范围应在30~50mg kg^-1之间。而要在未来的30a内使我国土壤有效磷水平提高并维持在40mg kg^-1左右,磷肥的消费将在30a间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磷肥需求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1250万t,到2035年降至1050万t,此后应一直维持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69.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响应与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宁夏南部丘陵区不同植被自然恢复阶段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基本上随着植被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对于植被恢复年限的响应不明显。植被封育的前23年中,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增加明显,23年后基本趋于稳定,增加不明显。封育78年的大针茅群落下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转化酶)活性最强,其土壤中碳素和氮素营养循环强度最大。脲酶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酶在促进土壤有机物转化中存在共性关系。这几种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被群落的演替和植被的恢复程度,自然封育对提高土壤生物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有机碳源对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土中的Fe(Ⅲ)还原过程是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学过程,是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探讨不同的电子供体对水稻土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采用厌氧泥浆的培养方式,向水稻土中添加葡萄糖、乙酸钠、丙酮酸钠、乳酸钠作为碳源,定期测定Fe(Ⅱ)的累积量和pH变化,并用Logistic方程对结果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水稻土均能较好地利用葡萄糖、丙酮酸盐和乳酸盐还原Fe(Ⅲ),而乙酸盐则不同程度的抑制了铁还原过程的发生,特别是吉林水稻土添加乙酸盐后,这种抑制作用更明显。4种水稻土添加丙酮酸盐的处理具有最大铁还原速率(Vmax),并且达到最大铁还原速率的时间(TVmax)最短。不同来源水稻土微生物在利用碳源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影响不同水稻土铁还原潜势的主要因素是水稻土中无定形铁的含量,土壤全磷含量过高时对铁还原过程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碳源后体系pH同Fe(Ⅱ)累积量之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