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34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采用恒温厌氧培养实验,以F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通过测定接种不同沉积物提取液后的体系中Fe(Ⅱ)含量变化,研究了渤海沉积物在不同的碳源、温度、厌氧培养时间及pH条件下的铁还原特征。结果表明,从不同水质海区沉积物提取的微生物群落均可以葡萄糖和丙酮酸盐为优势碳源,并迅速还原Fe(Ⅲ),其利用不同碳源的铁还原能力表现为葡萄糖〉丙酮酸盐〉乳酸盐〉乙酸盐;在不同水质海区之间Fe(Ⅲ)还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Ⅲ类和Ⅳ类水质区域的微生物Fe(Ⅲ)还原能力明显低于Ⅰ类和Ⅱ类水质区域;以葡萄糖和丙酮酸盐作为碳源培养时,在15℃和30℃培养条件下其Fe(Ⅲ)还原反应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明微生物在优势碳源下,提高培养温度可促进铁还原反应的效率;淹水时间延长可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利用葡萄糖和丙酮酸盐的微生物恢复增长,使Fe(Ⅲ)还原能力增强;微生物群落在pH中性体系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最强,随着体系pH值由8.0升高到11.0或pH由6.0降低到3.0,体系中Fe(Ⅲ)还原能力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2.
水分胁迫下磷对玉米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3.
田心镇,位于江西省上高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43公里,与4个县13个乡镇场交界接壤。1986年3月,该镇的“三八”影社在泥土的芳香中呱呱坠地了。16年来,它一直是当地农村妇女心目中的一块“圣地”。已有7年社龄的田心村妇女袁雪英说,在没有加入“三八”影社之前,她对里面的社员几乎怀着一种崇拜的心情:平日里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打交道的人,也可以端相机照相,多神气啊。所以,1994年,当田心镇搞摄影培训班面向全镇妇女招生时,袁雪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7年过去了,她谈起自己当年的选择时依然显得异常激动,她说那…  相似文献   
24.
黄腐酸抗旱营养剂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黄腐酸旱地龙拌种、浇灌以及喷施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时间为30 min时可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和促进小麦苗期生长;浇灌试验中,正常供水条件下,浓度为600倍的稀释溶液相比对照可显著降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17.7%和15.6%;而干旱胁迫下,稀释480倍处理相比对照显著提高叶绿素a含量达24%;浇灌FA可显著提高田间玉米花粒期株高和Chla+b,分别提高7%和17%,喷施处理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5%和28%,而浇灌处理提高了62%和45%;浇灌FA显著提高田间小麦苗期和返青期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25.
余林  辛亮  曲东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0):54-58
采用盆栽和水培试验,在添加氧化铁及人工制备植物根系铁膜条件下,以水稻叶片叶绿素和MDA质量摩尔浓度为指标,探讨铁膜对重金属Cu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铜污染条件下添加氧化铁对维持植株中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作用,但增加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对水稻幼苗生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水培条件下,水稻幼苗对Cu胁迫十分敏感,培养液中铜质量浓度达到1 mg/L时对叶绿素含量就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随着Cu质量浓度的增加(1~15 mg/L),铜胁迫对叶绿素的抑制强度变化并不剧烈,反映出铁膜对铜胁迫的抵御功效。  相似文献   
26.
以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23 a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氨氧化细菌的amoA基因克隆文库,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裸地(LD)、种植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和氮磷共施(NP)这5个处理条件下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结果表明,N处理的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Shannon-Wiene(rH′)和Margalef(dM)a指数均最高,其次是CK、NP、P,而LD处理中最低,表明长期单施氮肥后增加了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长期种植作物后也同样会增加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但单施磷肥和氮磷共施后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都有所降低。基于amoA基因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来自于各处理条件下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优势种群都是属于Nitrosospira和Nitrosospira-like,与Nitrosospira cluster 3聚为一组,但优势菌种在克隆文库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7.
燕飞  蒋文华  曲东  付静  赵璇 《茶叶科学》2020,40(5):597-606
通过对陕茶1号(耐低温型)和金牡丹(低温敏感型)2个茶树品种在冬季自然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0、10、30、50 mg·L-1)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探究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生理特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及PSⅡ潜在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物质、茶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累积;外源ALA能够提高低温胁迫下茶树光合作用的能力并改善茶叶品质,其中50 mg·L-1的ALA处理能有效提高陕茶1号应对低温胁迫的能力,10 mg·L-1和30 mg·L-1的外源ALA对金牡丹应对低温胁迫具有较好的缓解效用。  相似文献   
28.
磷浸种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用磷酸二氢钾浸种处理的小麦和玉米种子,分别在30,25和20℃及0.0和-0.5MPa环境水势条件下萌发,测定萌发率与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玉米浸种的适宜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1mmol/L;2磷浸种使玉米和小麦的萌发时间提前;3.磷浸种对种苗生长量的影响与不同作物及生长温度有密切关系,在高温下磷的作用明显;4.不同当种处理在萌发生长过程中,其吸胀-活化-生长阶段的划分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29.
研究不同电子受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揭示厌氧水稻土中微生物作用导致的氧化还原过程变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人工合成氧化铁体系接种土壤浸提液厌氧培养及接种铁还原菌纯培养等试验方法,通过向培养体系中添加SO24-,探讨了硫酸盐作为竞争电子受体对不同铁还原体系中Fe(Ⅲ)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水稻土的泥浆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速率均随着SO24-浓度增加而降低,但Fe(Ⅱ)的最终累积量却较对照处理有明显的增加。添加硫酸盐对Fe(Ⅲ)还原速率(k)的影响表现为:石灰性水稻土〉酸性水稻土;而最终Fe(Ⅱ)累积增加率则为:酸性水稻土〉石灰性水稻土。由接种不同水稻土浸提液的培养试验看出,添加SO24-后Fe(Ⅲ)还原受到显著的抑制,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Fe(Ⅲ)还原反应依然可以进行,并且Fe(Ⅱ)累积量最终达到与CK相同的水平。在接种铁还原菌的纯培养试验中,添加SO24-对供试的4株铁还原菌的Fe(Ⅲ)还原过程并未产生抑制效应,表明铁还原菌本身并不受硫酸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豆角在贮藏中表皮易出现褐斑(俗称锈斑),老化时因豆荚外皮变黄、纤维化程度增高、种子长大、豆荚脱水而失去鲜食价值。科学贮藏可确保豆角产品商品价值又可延长市场货架供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