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菠菜发育与逆境应答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为深入认识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生长发育与逆境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通过整合分析菠菜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揭示菠菜叶片(细胞器)发育以及缺铁、镉、盐和硫化氢胁迫应答的调节机制,包括:(1)黑暗条件下叶绿体RNA的降解受到非Mg Cl_2依赖的和Mg Cl_2依赖的核酸内切酶的调控;(2)含有SWI/SNF complex B(SWIB)结构域的质体拟核相关蛋白质(pt NAP)、Myb转录因子SANT超级家族蛋白质、茉莉酸和乙烯响应因子3、β链蛋白和Rec F/Rec N/SMC蛋白等,参与叶绿体拟核的形态建成调控;(3)硫氧还蛋白通过影响叶绿体和线粒体内蛋白质的氧化还原状态调节其功能;(4)过氧化物酶参与抗氧化系统、光呼吸C2循环、脂肪酸β氧化、乙醛酸循环、茉莉酸和叶绿醌合成等;(5)光系统Ⅰ蛋白质对缺铁高度敏感,而光系统Ⅱ天线单体—三聚体的聚合与解聚可以动态变化,从而适应缺铁胁迫;(6)基部叶片积极响应镉胁迫,通过植物螯合肽的积累抑制镉离子进入顶部叶片,而顶部叶片通过光合和产能增加供应植株能量需求;(7)叶片通过加强光合作用与能量代谢,以及诱导乙烯与茉莉酸生物合成等过程应答硫化氢胁迫。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是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类型,临床少见,却是门静脉高压症中唯一能够治愈的类型[1]。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我科收治胰腺癌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例,现报道如下,旨在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及有关诊治问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间,我科通过内镜检查发现伴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并结合其他相关检查证实为胰腺癌的患者4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62.3岁。病程20d~4个月。腹痛3例,其中阵发性右上腹痛1例,下腹胀痛1例,左中上腹痛1例;腹胀2例;有腹泻症状3例;伴有恶心、呕吐者1例。均否认肝病、结核病、糖尿病病史,但2例有血吸虫病病史。1.2临床诊治资料本组患者HBsAg、HBcAg、HBcAb、血吸虫免疫试验均阴性,结合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镜均提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未见食管静脉曲张。B超均提示脾厚度增加,但无门静脉增宽,B超、CT、MRI分别提示占位性病变3例、4例、3例。辅助检查及手术病检结果详见表1。2讨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特点及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大出血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大出血的特点是:①病程长,反复发作;②出血量多;③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以胃溃疡为多见,以高位溃疡出血多见;④部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⑤出血量与血压下降不成正比;⑥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以O型血者多见。所有患者除常规输血、止血外,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孟氏液、抗血纤溶芳酸等治疗,58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病情复杂,应选择确切有效的药物迅速止血,减少对衰老器官和合并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低温对植物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会影响植物形态与代谢活动,植物应答低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7种植物应对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植物低温应答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克隆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3xm.)乙二醛酶Ⅱ基因并了解该基因表达模式。[方法]应用RAC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从西伯利亚蓼中克隆了具有完整编码区的乙二醛酶Ⅱ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在不同胁迫时间、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克隆的乙二醛酶Ⅱ基因cDNA为890bp,其中开放读码框为765bp,编码254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为49bp,3’非翻译区为72bp,GenBank中登录号为HM241910。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乙二醛酶Ⅱ与乙二醛酶Ⅱ三型匹配最佳,并具备乙二醛酶Ⅱ的GloB、ComEC和Lactamase,B等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乙二醛酶II基因在正常生长的西伯利亚蓼地下茎、茎与叶中都有表达,其中茎的表达量最高。同时,乙二醛酶Ⅱ基因受3%NaHCO,胁迫诱导,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模式有差异。[结论]克隆了西伯利亚蓼乙二醛酶Ⅱ基因并初步阐明了其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6.
SOS2 (Salt Overly Sensitive 2)作为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耐盐相关基因, 在调控细胞内离子平衡及参与植物对盐害的响应及适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的方法, 从花生叶片中分离到一长1462 bp、包含1341 bp开放阅读框(ORF)的cDNA片段,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该基因属SOS2类基因, 被命名为AhSOS2(GenBank登录号为HG797656), 编码446个氨基酸, 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对基因表达特性的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 AhSOS2在花生中为组成型表达; 且受盐胁迫及干旱诱导。经250 mmol L-1 NaCl处理后, 该基因在花生幼苗茎中被诱导表达, 表达量约是对照茎中的30倍; 而在30% 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下, 该基因在花生幼苗叶中表达量也明显升高。综合以上结果, 显示AhSOS2可能参与并调控花生对逆境的抗性及耐受性。目前, 已成功构建了AhSOS2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1P-AhSOS2并获得转基因植株, 初步功能分析显示, 过表达AhSOS2基因的转基因水稻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提高。预期这方面的工作对于解析花生对盐害、干旱等逆境的适应及防御机制, 进而指导花生抗性育种及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谷子具有抗旱、耐贫瘠的特性,逐渐成为研究禾本科作物的模式作物。本研究以前期筛选并获得的谷子耐盐品种和敏感品种为材料,通过RNA-Seq测序筛选鉴定谷子的盐胁迫响应基因,揭示其响应盐害机制,为培育谷子抗盐新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4个谷子品种进行了萌发期抗盐筛选。谷子不同品种的种子经150 mmol·L -1NaCl处理萌发培养7 d后,分别统计各品种种子的萌发率、根长和芽长,综合各项指标鉴定到豫谷2为耐盐品种、安04为盐敏感品种。以这两个品种盐胁迫前、后萌发期种子为材料,应用RNA-Seq进行转录组测定,分析鉴定盐害下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gene,DEG),并对DEG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同时应用qRT-PCR对随机挑选的15个DEG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并与RNA-Seq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耐盐品种豫谷2、盐敏感品种安04种子经盐胁迫处理后,分别鉴定出2 786个和4 413个DEG;其中,每个品种在NaCl处理前及处理后分别鉴定出1 470和3 826个DEG。GO和KEGG聚类分析显示,NaCl处理下参与信号转导、抗氧化、有机酸的合成及转运以及次生代谢等相关的DEG在谷子萌发期种子应对盐胁迫响应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DEG主要集中在胁迫响应、离子的跨膜转运、氧化还原、次生代谢及有机酸、多胺、苯丙烷的合成等过程。qRT-PCR对15个DEG表达模式的检测结果与RNA-seq结果相关系数为0.8817。其中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HKT)、过氧化物酶基因(POD)、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L3H)、MYB转录因子基因等在豫谷2中表达量较高,显示其在谷子萌发期种子响应盐胁迫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结论】 谷子耐盐品种及盐敏感品种的种子对盐胁迫的响应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品种对盐害的耐受能力主要与基因对胁迫的响应程度相关,而与DEG的数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羟基喜树碱含量方法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羟基喜树碱含量检测方法,系统讨论了用超声法从喜树果实中提取羟基喜树碱用以制备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HIQ sil C18柱(4.6×25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3:7,V:V),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66 nm。确定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溶剂在60℃提取50 min。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19.
20.
萝卜芥子油苷组分及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PLC-MS联用分析法,对‘心里美’萝卜(RaphanussativusL.)芽、叶片以及肉质根中芥子油苷的组分与含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萝卜芽、叶片和根的芥子油苷组分相同,均检测出8种芥子油苷,其中脂肪族芥子油苷5种(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芥子油苷、2-羟基-3-丁烯基芥子油苷、乙基芥子油苷、4-甲硫基-3-丁烯基芥子油苷和6-庚烯基芥子油苷),吲哚族芥子油苷3种(1-甲氧吲哚基-3-甲基芥子油苷、吲哚基-3-甲基芥子油苷和4-羟基吲哚基-3-甲基芥子油苷)。芥子油苷含量在萝卜芽、叶片和肉质根中差异很大,肉质根中芥子油苷的总含量高于萝卜芽和叶片。在肉质根和芽中,4-甲硫基-3-丁烯基芥子油苷是主要的芥子油苷,分别占芥子油苷总含量的75.5%和71.5%;而在叶片中吲哚基-3-甲基芥子油苷是主要芥子油苷,占芥子油苷总含量的5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