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当前种业国内外形势,总结了育繁推脱节、种企科研投入低和集中度差3个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了科研管理体制不顺、种业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不足、各种业管理部门职能职责不清晰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4个种业发展的困境;提出了积极倡导中国种业“走出去”、建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优化市场竞争机制4个应对未来中国种业发展之路的对策;对于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705A×10R、9EA×1655、763A×10R、H8贵州神农大丰、S203A×10R、706A×10R和湘杂9006等7个油菜新品种(组合)为材料,对不同油菜新品种植株的生长发育、抗性、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组合)全生育期间均无明显差异,为207~210 d。705A×10R和S203A×10R的抗倒、耐旱渍、抗寒、抗菌核病和病毒病综合表现均为最好。各品种(组合)油菜产量大小顺序为:H8贵州神农大丰>763A×10R>9EA×1655>S203A×10R>705A×10R>706A×10R>湘杂9006。引进的7个新品种(组合)的长势、抗逆性较强,熟期适中,适宜在洞庭湖区作水稻后茬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平原区稻田施硅量对水稻抗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业生产上忽略硅肥施用的问题,在洞庭湖平原区稻田开展不同施硅量对水稻的抗性、产量及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株高逐渐降低,T1(施硅肥量为7.5 kg/hm2)、T2(施硅肥量为15.0 kg/hm2)、T3(施硅肥量为22.5 kg/hm2)处理分别比对照(不施硅肥)降低4.21、7.90和8.24 cm。与对照相比,施硅肥处理降低了水稻植株的节间长度。处理T1、T2和T3的水稻植株二化螟枯鞘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3、3.9和6.4个百分点,稻纵卷叶螟卷叶株率分别降低4.6、6.1和8.2个百分点,稻飞虱分别比对照减少186、225和299头/百丛;纹枯病病株率分别降低3.5、4.2和4.7个百分点。各处理水稻产量大小顺序为T3>T2>T1>CK,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10.51%、10.34%和8.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明不同缓控释肥在洞庭湖平原区棉花生产中的综合表现.[方法]以当地常规施肥方法为对照,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开展了不同缓控释肥品种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各处理的株高无显著性差异;第一果枝节位高和单株平均果枝长均以对照为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棉株产量构成因素中,各处理的果枝数、单铃重和衣分均无显著性差异.45%帝元生物控释肥和45%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皮棉产量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233.2、236.3 kg/hm2;其净产值也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5 578.6和5 833.8元/hm2.[结论]45%帝元生物控释肥和45%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增加了棉花产量和净产值,建议可在洞庭湖平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双季机插晚稻适宜的播种量,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H优518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不同播量(22.5、37.5、52.5和60.0 kg/hm2)对机插晚稻秧秧苗素质、分蘖动态、生育期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播量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生育期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水稻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明显.[结论]在该研究中,H优518和陆两优996作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时,播种量以5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品种陵两优916为材料,以当地传统浸种方法 (强氯精消毒浸种)为对照,研究了稼禾宝种子内质营养液浸种对机插秧苗素质、移栽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营养液浸种处理秧苗成苗率增加5.1个百分点,白根数增加0.7条/株,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0.5 cm和0.7 cm。移栽后秧苗的缓苗期比对照缩短5 d,全生育期缩短2 d。分蘖数均明显高于对照,茎蘖成穗率比对照增加0.6个百分点,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处理水稻有效穗数比对照增加0.7万穗/667m2,穗粒数增加2.7粒/穗,结实率增加0.7个百分比;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2.56%。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不育特征、遗传特性及其近年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徐一兰  唐海明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6,20(Z1):446-452
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不育特征、遗传特性及其近年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徐一兰  官春云  谭太龙  余龙喜 《作物学报》2008,34(10):1854-1857
以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高、低含油量基因型油菜品系04-1989-9和04-1989-4为材料, 研究种子形成过程中含油量与脂肪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 两品系的种子含油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活性均在开花后逐渐增加, 花后24~31 d达最高峰,且品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G6PDH、PPase活性和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推测二者是影响含油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0.
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区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条件下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明确该区域适宜的播种期和留桩高度,以黄华占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4月15日播种的再生稻产量最高,达3 486.8 kg/hm~2;留桩高度为30 cm的再生稻产量最高,为3 474.5 kg/hm~2;4月15日播种、且留桩高度为30 cm的两季水稻产量最高,为13 933.5kg/hm~2。由此可见,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直播方式作再生稻,以4月15日左右播种、留桩高度30~40 cm,能获得较高的两季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