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挑选平均体重为(5.0±1.4) g,平均全长为(8.3±0.8) cm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进行低盐度胁迫试验,以23盐度组为对照组,设置9和16两个盐度胁迫组,在0、1、3、7 d进行取样。通过检测鳃Na+/K+-ATP酶(NKA)、Ca2+-ATP酶、H+-ATP酶、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以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研究低盐度对黄姑鱼离子调节和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鳃NKA活力在盐度胁迫后出现显著增强(P<0.05);Ca2+-ATP酶活力略有上升后即出现下降的变化,而H+-ATP酶活力呈现上升后恢复的变化。血清皮质醇含量在低盐度胁迫后呈显著的波动变化(P<0.05),9和16盐度组的皮质醇水平交替上升。鳃LDH活力在低盐度胁迫后显著增强(P<0.05),且9盐度组增强程度大于16盐度组。鳃SDH活力先减弱然后增强,9盐度组在7 d时增强十分显著(P<0.05)。试验中,仅9盐度组出现实验鱼死亡两尾的情况,16及23盐度组黄姑鱼进食和活动均正常,9盐度组略差。研究表明,盐度降低可显著影响黄姑鱼幼鱼离子调节能力及呼吸代谢功能。盐度胁迫程度超过黄姑鱼适应能力与机体储备的承受范围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42.
以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组不同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0%、10%、20%、40%,其中0%为对照组)的饲料,进行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银鲳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的处理组银鲳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SGR)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 <0.05),但在添加不同比例南极磷虾粉的饲料组间(10%、20%、40%),银鲳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溶菌酶(LZM) 20%饲料组活性均为最高,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肝脏AKP活性、肾脏LZM活性10%饲料组均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0.05);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40%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0%饲料组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添加南极磷虾粉的饲料组血清和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40%饲料组血清和肌肉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结合银鲳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建议控制在10%~20%。  相似文献   
43.
分别在22、27(对照组)、32℃的水环境中,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进行急性温度胁迫48 h,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肠道消化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在22℃实验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淀粉酶活力逐渐下降,脂肪酶活力则相反(P<0.05);在32℃实验组中,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而淀粉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在22℃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和肌酐(CREA)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在32℃实验组中,TP 和 TG 含量降低;GLU 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LD 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COR 先上升后降低,而 CREA 则呈现上升趋势;在肠道和血清中不同处理组在同一时间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消化系统及排泄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操作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性温度胁迫,减小银鲳幼鱼的应激反应,使其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4.
海水观赏鱼贸易是海洋水族馆贸易行业的重要部分,是一项价值十几亿美元的产业,每年交易量达数百万尾,且需求量逐年上升,但由于严重依赖野生资源捕捞而使该行业饱受争议。目前,90%~95%的海水观赏鱼由野生捕捞获得,在已知的数千种珊瑚礁鱼类中,有一半以上在缺乏或无监测情况下进行贸易,自然资源面临严重威胁。观赏性水产从业者和消费者有责任保护野生捕获物种的可持续发展,海水观赏鱼的养殖被认为是一种保护野生资源的有效手段,但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阻碍其发展。文章结合相关数据和文献,概述了国际海水观赏鱼产业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水观赏鱼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中国海水观赏鱼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5.
春季繁殖仔、稚鱼的生长与摄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春季繁殖的鮸(Miichthys miiuy)仔、稚鱼的生长与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22.5~29.0℃时,全长、肛前长、体高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9069%、4.6815%、3.5532%和11.9672%。49日龄鮸稚鱼个体间生长差异中以体高差异最小,最大与最小相差1.625倍,体质量差异最大,最重与最轻相差2.231倍,进入稚鱼期后容易出现相互间残杀。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y=2.6669+0.2354x-0.0096x^2+0.0003x^3,R^2=0.979: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式y=0.1755e^0.126x,R^2=0.961:全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y=9.3852-4.1574x+0.4698x^2-0.0029x^3,R^2=0.999。孵化后2.5d开始开口摄食,实验用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春季繁殖鮸仔鱼8日龄前摄食率为70%~80%,饱食率低于5%:9日龄以后的仔鱼摄食率达到90%~100%,饱食率仍仅有5%~10%;35日龄稚鱼摄食率达100%,饱食率10%~20%。春季繁殖的鮸仔鱼卵黄囊吸收耗尽所用时间较自然繁殖的秋季鮸提早1~2d,而油球吸收完毕时间则晚1~2d。[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46-452]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VC)质量分数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血清溶菌酶活性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VC质量分数分别为104.21 mg.kg-1、455.33 mg.kg-1和800.54 mg.kg-1的3组饲料,依次编号为C1(对照组)、C2、C3。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投喂平均体质量为(6.18±0.15)g的银鲳幼鱼9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VC质量分数的增加,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升高,C3组较C1、C2组溶菌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增加VC质量分数可显著提高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但VC对不同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随着饲料中VC质量分数的增加,肝脏与肌肉中VC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同时,高水平VC也显著降低了组织中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分析表明,增加饲料中VC质量分数(大于455.33 mg.kg-1)可提高银鲳血清溶菌酶活性与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47.
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为辐鳍鱼纲,鲀形目,二齿鲀科的一种,为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礁石区、软质底海域或开放性水域。六斑刺鲀肉质鲜美,鱼皮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六斑刺鲀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资源量随着渔民过度捕捞成锐减趋势。由于六斑刺鲀的资源群体数量不稳定,捕获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总的渔获产量不高,市场上供不应求,现在其人工繁育技术已经取得成功,作为新的养殖品种,后期苗种的养殖技术目前还是空白。该研究以期为六斑刺鲀的工厂化养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六斑刺鲀苗种的养殖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椰林村的研究中心场地进行,所用的六斑刺鲀幼鱼均为项目组成员通过人工繁育获得,六斑刺鲀苗种养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8.
以淡水组为对照,通过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96h的急性盐度(15和22)胁迫试验,研究了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的血浆皮质醇和代谢反应,并探讨了施氏鲟适应环境盐度变化的渗透调节机理。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导致幼鱼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随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并分别于24、48、96h时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盐度15组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分别在胁迫5、24和48h时达峰值,而盐度22组则分别在0.5、24和24h时即达峰值,且胁迫后0.5h时的皮质醇浓度、12h时的血糖及12~48h时的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盐度15处理组(P〈0.05);各处理组的Na^+浓度随着盐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Cl^-浓度在15和22盐度组中匀先升高后降低,血浆K^+浓度在盐度组(15和22)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突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并在24h达最大值,胁迫12h和24h时22盐度组幼鱼血浆渗透压的浓度显著高于15盐度组(P〈0.05)。15和22盐度组的Na^+/K^+-ATP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12h时达最高值,随后下降,但在12~96h内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盐度突变可在第一时间内导致施氏鲟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而血糖及乳酸的变化则明显滞后于皮质醇的变化,且通过对幼鱼血浆中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通过机体的生理调整,至96h时施氏鲟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有了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9.
<正>狐篮子鱼(Siganus vulpinus)又名狐狸鱼,为鲈形目篮子鱼科的一种热带珊瑚礁海水鱼,分布于菲律宾、中国南海、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这种鱼体型扁平呈椭圆型,头小而尖,体黄,体长15~30 cm,杂食性,主要觅食各类有机物及礁石上的蠕虫、海藻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琼海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狐狸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相关研究。项目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摸索研究,初步摸清了狐狸鱼亲  相似文献   
50.
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饲养密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5.33±0.07 g)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饲养密度,分别为5、10、15、25 ind.m-3,依次编为D1、D2、D3、D4组,实验周期为60 d。研究结果显示,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的增重率具有显著性影响,4组密度组中以D3组银鲳的增重率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它3组密度组(P<0.05)。最高密度组(D4组)的增重率与D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D1组(P<0.05)。4组密度组间银鲳胃蛋白酶活性并无显著性差异,但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在不同密度组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且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密度组(P<0.05)。D3和D4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D1和D2组(P<0.05)。综合分析可知,饲养密度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增重率与消化酶活性,本实验条件下的适宜饲养密度范围内(15 ind.m-3左右),银鲳幼鱼具有较好的生长速度及较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