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采用静态及半静态方法,研究了强氯精、高锰酸钾、甲醛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静态和半静态96 h LC_(50))显示,这3种刺激性渔药中强氯精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毒性最强(1.50、1.13 mg·L~(-1)),其次是高锰酸钾(1.76、1.24 mg·L~(-1)),最小的是甲醛(39.91、36.72 mg·L~(-1));它们在静态和半静态条件下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53、0.34,0.55、0.39,7.13、6.77 mg·L~(-1)。结果表明:含氯类(强氯精)、氧化剂类(高锰酸钾)、醛类(甲醛)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毒性较小,依然可以作为渔药使用。  相似文献   
82.
试验测定了防治桑青枯病的噻菌铜、琥胶肥酸铜、农用链霉素、乙蒜素、中生菌素等5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3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噻菌铜〉4 000 mg/L、琥胶肥酸铜〉6 000 mg/L、农用链霉素〉7 200 mg/L、乙蒜素〉8 000 mg/L、中生菌素为89.1161 mg/L;噻菌铜、琥胶肥酸铜、农用链霉素、乙蒜素4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数值(致死中浓度LC50)远高于推荐使用浓度,而中生菌素对家蚕也只有中等风险性。因此,生产上应注意避免中生菌素直接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83.
秦在林业管理方面,一直推行的是“封山禁林”的政策。促使秦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兴土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是直接因素;重农思想的排斥、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间接因素;剥夺旧贵族的利益则是政治上的需要。这一政策对现代林业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
冬小麦形态性状及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养殖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概况评估其生态风险,2018年采集上海市范围内17个鱼虾蟹养殖池塘沉积物样品,检测样品中重金属(Cu、Zn、Pb、Cd、Cr、Hg、As)含量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探究其分布和来源特点,利用3种不同评价方法评估其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池塘表层沉积物中Zn、Cr、Cu、Pb、As、Cd和Hg年均含量分别为(58.36±23.41) mg/kg、(41.96±11.92) mg/kg、(20.61±7.76) mg/kg、(10.87±5.83) mg/kg、(7.81±2.12) mg/kg、(0.13±0.05) mg/kg和(0.055±0.03) mg/kg,Cu、Zn、Pb、Cr、As的年均含量在不同养殖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虾塘和蟹塘沉积物中Cd和Hg年均含量均显著高于鱼塘。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Igeo)由高至低分别为Cd、As、Cu、Zn、Cr、Hg、Pb,属清洁等级的样品占比均高于95%。鱼、虾、蟹塘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平均值分别为56.94、76.51和69.65,均属低风险等级。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CBSQGs)评价结果显示池塘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平均可能效应浓度商(MPEC-Q)均低于0.5,即重金属整体上不会产生生物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86.
87.
采用家蚕生物毒性测定方法验证CL-B Ⅲ残留农药测定仪检测桑叶农药残留,建立了两种方法对十余种常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桑叶添毒时间的延长,家蚕死亡率和残留农药测定仪的检测抑制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绝大部分农药对家蚕的死亡率与检测抑制率之间同步性较好,但乙酰甲胺磷的检测抑制率明显偏低,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酶抑制速测法可作为养蚕前桑叶农药残留粗筛检测,也可在家蚕中毒事故发生后作为判断农药种类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8.
药用木瓜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瓜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多重开发价值。综述了木瓜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生态和观赏价值,分析了木瓜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并针对当前木瓜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木瓜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通过建立和比较祁连山中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生长上限和下限的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发现青海云杉年表的平均敏感度(M.S.)、样本量的总体解释信号(EPS)、第一主分量(PCA1)、和标准差(S.D.)以及信噪比(SNR)都表现出上限小于下限的规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森林下限,青海云杉的生长主要受降水的限制,而上限处青海云杉生长的限制因素不明确,并不是单一的降水或温度;通过对上下限年表做窗口为31年的逐年滑动相关后发现,青海云杉下限年表之间的相关性比较稳定;而上限年表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随时间变化上限年表所包含气候信号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索电子鼻(EN)技术在六堡茶陈化年份识别上的应用,为建立六堡茶品质评价新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EN3型便携式电子鼻气味分析系统提取不同厂家、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茶干、茶汤和茶底的响应特征值,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分析其陈化年份和预测模型,以马氏距离(MA)、欧氏距离(EU)和判别函数分析(DFA)法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对EN产生不同的响应信号,分别选取171~175、166~170和155~160 s的EN响应值作为建立干茶、 茶汤和茶底识别模型的特征值;LDA较PCA能更好地区分不同陈化年份的六堡茶,不同陈化年份样品分布在不同区域,干茶、茶汤和茶底的判别式LD1和LD2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00%、88.31%和80.52%;EU、MA和DFA法对干茶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分别达88.23%、88.23%和94.12%,对茶汤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均为82.35%,对茶底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0.58%、82.35%和94.12%.[结论]EN可识别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的芳香物质等特征气味并对其进行区分和归类,可在茶叶陈化年份识别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