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7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6篇
  59篇
综合类   443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88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31.
锥栗种仁发育期叶片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芒仔’锥栗为试材,对其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叶片、结果枝叶片及果实(种仁、刺苞、果皮 + 种皮)中N、P、K、Ca、Mg、Mn、Fe、Zn、Cu 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不同组织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坚果从幼胚发生期至成熟期为种仁发育的关键时期,坚果、种仁和淀粉干质量较前期都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6.14 g(92.4%)、4.97 g(99.43%)及3.82 g(99.92%)。在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及结果枝叶片中Cu 含量呈显著下降变化,P、Zn 含量波动上升;果实刺苞中Ca、Fe、Cu 含量显著下降,Zn 含量上升后下降,其余元素变化甚微;果皮 + 种皮中N、P、K、Mg、Cu 含量前期变化甚微,后期显著下降,Ca、Zn 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种仁中N、P、K、Ca、Mg、Mn、Fe、Zn、Cu 含量均呈降低变化,种仁中各元素总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采收前1 周Ca、Mg、Mn、Fe、Cu 总量呈明显降低。种仁内淀粉总量与结果枝叶片及营养枝叶片中Cu 含量,刺苞中Cu 含量,果皮 + 种皮中K、Mn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刺苞中Fe 含量,果皮 + 种皮中P、Mg、Cu 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仁中的N、P、K、Mg、Mn、Fe、Zn、Cu 总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32.
不同施肥措施对球茎茴香产量、品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填闲作物、施用秸秆、单施有机肥以及优化施肥等不同措施对球茎茴香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使球茎茴香增产1.00%~7.65%,氮素吸收增加4.62%~26.7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果实硝酸盐含量呈增加趋势,以常规施肥最高;种植填闲作物、施用秸秆及优化施肥处理的球茎茴香VC含量相对较高,可溶性糖以单施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各处理中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40 cm内,未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33.
以全优527为材料,测定6种不同种植基本苗数的产量和主要产量性状,研究机插双晚杂交稻的最适插植基本苗数。结果表明,当基本苗数在83.25万株/hm^2以下时,产量随基本苗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过此值,产量增加不明显。双晚机插杂交稻的种植基本苗数以83.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34.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盐分(NaCl、混合Na盐和混合Cl盐)胁迫下3个品种(‘银豌1号’、‘S5001-1’和‘737’)的豌豆幼苗对离子吸收与运输的生理机制,采用水培方法对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的盐分离子吸收、分布、累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在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地上部和根系Na+ 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而K+、Ca2+含量则显著降低;混合Cl盐处理下,豌豆幼苗地上部和根系Na+ 含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Cl-、K+、Ca2+ 和Mg2+含量均显著高于NaCl处理和混合Na盐处理。2)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均优先吸收并富集K+,其次是Ca2+;在NaCl和混合Cl盐处理下优先吸收并富集K+,其次是Na+ 和Cl-;混合Na盐处理下则优先吸收并富集Na+ 和K+,其次是Ca2+,但不同处理下离子的分布和累积状况在不同品种的豌豆幼苗间有所不同。3)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的离子选择性吸收系数SAK,Na、SACa,Na和SAMg,Na显著升高,而在混合Cl盐处理下显著降低。同一处理下,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间的离子选择性运输系数也表现不同,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S5001-1’的STK,Na和STCa,Na较对照显著升高,而‘银豌1号’的STK,Na和STCa,Na在混合Na盐和混合Cl盐处理下较对照显著降低,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间的STK,Na在混合Cl盐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豌豆幼苗地上部对Ca2+、K+和Mg2+的累积量明显下降,同时为了应对盐分胁迫,根系对Ca2+、K+和Mg2+的吸收及运输能力则显著增强;在混合Cl盐处理下,豌豆幼苗地上部对Ca2+、K+和Mg2+的吸收及累积量较其他两种盐分处理明显增加,但根系对于Ca2+、K+和Mg2+的吸收及运输能力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盐分处理,而且品种间差异显著。本结果对于阐明不同盐分类型胁迫下植物对离子吸收与运输的生理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5.
杨树炭疽病菌对多菌灵及3种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可引起杨树炭疽病的59株胶孢炭疽菌和4株炭疽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9株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的EC50值范围分别在0.037 1~0.130 1、0.102 5~1.680、0.069 1~1.917及3.053~38.59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分别为(0.066 4±0.013 1)、(0.374 1±0.254 8)、(0.681 2±0.442 1)和(19.82±6.200)μg/mL。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尚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双峰,表明已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4株炭疽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的最小EC50值和最大EC50值分别相差1.33、13.19、13.66和2.14倍,其中菌株Ca-4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50值均大于4 μg/mL。不同寄主来源的胶孢炭疽菌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s秩相关分析表明,胶孢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ρ=0.665 5,Pρ=0.489 6,PP>0.05)。研究结果对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杨树炭疽病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6.
通过检测广粉1号根系中与抗性途径有关的信号物质NO、H_2O_2和SA含量变化,揭示枯草芽胞杆菌TR21菌株诱导的粉蕉系统抗性与SAR途径的关系。试验设置清水(CK)、TR21叶腋接种、香蕉枯萎病菌FOC004菌株根系接种和挑战接种(TR21叶腋接种24h后再根系接种FOC004)4种方式处理广粉1号种苗,测定4种方式接种后0、12、24、48、72、96h根系SA、NO、H_2O_2含量。结果显示:TR21处理和FOC004处理均在早期避免激活植物产生NO,而挑战处理则迅速激活植物根系产生NO并持续维持高水平;TR21处理和FOC004处理也在早期避免迅速激活植物产生H_2O_2,FOC004处理在24h才显著激发植物根系H_2O_2含量升高,而TR21处理需要到48h才使根系H_2O_2达到最高,但挑战处理在12h就显著激发了植物根系的H_2O_2,并一直维持较高水平;TR21处理早期显著激发植物根系游离SA的产生并避免植物产生结合态SA,FOC004处理则抑制植物根系在应答早期产生游离态和结合态SA,挑战处理主要激发植物长期稳定高水平产生结合态SA。试验表明,TR21叶腋接种的确可以激发广粉1号后期快速应答病原菌的入侵,对TR21进一步开发和大田生产应用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37.
目的:分离鉴定发病鹌鹑的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方法:从发病鹌鹑的肝脏和心脏等组织,分离细菌,进行纯化培养、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经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用13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复达欣、新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沙门氏菌对复达欣、新霉素、氟哌酸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药敏试验结果为规模化鹌鹑养殖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8.
木醋液作为叶面施用对西红柿长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木醋液对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大棚温室布置不同浓度梯度木醋液西红柿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木醋液对提高西红柿长势和品质都有显著效果。喷施木醋液能促进西红柿长势,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可以提高西红柿品质和产量。但喷施木醋液对西红柿叶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对叶绿素含量也没有显著影响。木醋液浓度太高会对西红柿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本试验中施用稀释300倍的木醋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39.
[目的]研究UV/Fenton/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供水水源深水湖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的效果。[方法]以Fen-ton-TiO2作为光催化剂,考察不同反应时间、初始pH值、H2O2浓度、Fe2+浓度、TiO2投加量、光照强度、藻毒素起始浓度对UV/TiO2/Fen-ton多相光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影响,并对多相光催化氧化与UV光分解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H2O2起始浓度为0.1mmol/L、[H2O2]/[FeSO4]为15∶1、pH值为4.0、反应液距UV灯管1cm、TiO2投加量为0.05g/L和反应温度为(16±2)℃的条件下,反应3min后,浓度为0.35mg/L的MC-RR和浓度为0.29mg/L的MC-LR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5%和90.2%。[结论]UV/Fen-ton/TiO2光催化氧化法能高效降解微囊藻毒素。  相似文献   
940.
董飞  卢瑛  闫秋艳  张琳  潘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07-18809,18811
采集粤北仁化和乐昌铅锌矿周边稻田土壤,分析土壤砷含量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初步研究土壤砷含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矿区周边稻田土壤砷含量范围为3.73-120.00 mg/kg,平均值为30.40 mg/kg。其中仁化铅锌矿周边稻田土壤砷含量范围为3.73-20.00 mg/kg,乐昌铅锌矿周边稻田土壤砷含量范围为53.70-120.00 mg/kg。矿区周边稻田供试土壤砷含量与土壤pH值、EC、CEC及粘粒、有效硅、游离铁、游离锰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