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57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47篇
  53篇
综合类   33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21.
对冬季闲置的烤烟房进行改造用于烘烤麦苗,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个长8.0m、宽3.0m、高3.8m的烤烟房经改造后,一次可烘烤新鲜麦苗约1000kg,免去翻麦苗的人力及成本,大大节省燃料成本和烘干时间,且麦苗产品色泽较好、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822.
作物新品种示范在农业推广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2015年调查数据,构建密切值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豫谷18、当地玉米和当地谷子的生产优势,以评价谷子新品种豫谷18在各地区的示范效果。结果显示,豫谷18的密切值得分最低,在四个地区中均排在第一位,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优势,是区域作物中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作物。这一结论为豫谷18在当前镰刀湾计划下扩大杂粮种植面积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23.
黑水虻替代鱼粉对锦鲤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替代鱼粉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血浆与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平均质量为51.2 g的锦鲤27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分别投喂以黑水虻替代鱼粉的0(H1组)、50%(H2组)、70%(H3组)饲料30 d。结果表明:黑水虻替代鱼粉对锦鲤增重率、肥满度、肝体比、体型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黑水虻替代鱼粉时,锦鲤血浆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著降低(P0.05),但血浆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增强(P0.05),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黑水虻可增强锦鲤抗氧化性和抗病能力,且黑水虻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70%。  相似文献   
824.
为比较扬州鹅及其杂交配套组合肉用仔鹅肌肉脂肪酸和硫胺素(维生素B1)含量,以扬州鹅纯繁群体(A♂×A♀、B♂×B♀)为对照组,以其4个杂交配套组合(B♂×A♀、K♂×A♀、D♂×A♀和C♂×A♀)为试验组,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肌肉脂肪酸和硫胺素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B×A、K×A胸肌中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胸肌中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腿肌中,试验组C×A部分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B×B,试验组K×A、D×A部分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A×A。对照组B×B肌肉硫胺素含量(母鹅胸肌除外)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试验组D×A胸肌硫胺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由此可见,相对于扬州鹅纯繁群体,杂交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肌肉脂肪酸含量,但硫胺素含量并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825.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坡面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坡面土壤水分分布状况,选取延安市一典型小流域黄土坡面设置定位观测试验,采用Trime-PICO TDR进行土壤水分观测,并分析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坡面土壤水分含量随着坡位的下降,呈逐渐增大趋势,且在湿润期增加明显,下坡位土壤水分含量比上坡位大5.33%;在季节上的差异表现为在干旱期土壤表层水分差异较大,湿润期整个土壤剖面上土壤水分含量差异均较大;在植物主要生长期(5-10月),坡面土壤水分含量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循环波动趋势,且其波动程度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增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异性减小,其中0~20 cm土层含水量的变异性最大,可达到38.1%,140~160 cm土层含水量的变异性最小,为2.9%。  相似文献   
826.
为有效认识黄土高原淤地坝坝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王茂沟小流域2号坝坝地土壤水分长期监测,分析了坝地土壤水分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坝地各层土壤水分均表现为中等变异,表层土壤含水量的极差较大,0~2.40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变化范围为9.92%~23.70%,随深度的增加,土壤平均含水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坝地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多数监测点的土壤水分在时间上属于中等变异,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剧烈,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开始变小,水分变化程度减弱;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坝地土壤水分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水分剧变层(0~0.20m),水分活跃层(0.20~0.60m),水分次活跃层(0.60~1.40 m),水分相对稳定层(1.40 m以下);(3)坝前各层土壤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坝中和坝后,在0~0.40 m坝地的含水量明显高于坡地,0.40~1.40 m坡地含水量高于坝地,1.40m以下坝地含水量高于坡地,且坝地各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坡地。  相似文献   
827.
毛竹根际2株溶磷解钾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毛竹根际促生细菌(PGPR),评价其对毛竹苗的促生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法从毛竹根际土壤筛选出优良PGPR菌株,测定其溶磷、解钾及分泌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并对优良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回接及盆栽试验研究其对毛竹的促生作用。结果分离到2株优良PGPR菌株JGSB02和JGSB06,其溶磷量分别为165.42,160.29 mg/L;解钾量分别为3.83,3.13 mg/L;产IAA量分别为4.38,10.27 mg/L。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JGSB02和JGSB06菌株均属于Burkholderia cepacia;温室盆栽试验显示JGSB02和JGSB06菌株对毛竹实生苗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JGSB02和JGSB06菌株对毛竹枯梢病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6.67%和66.99%。表明该类细菌可作为促进毛竹生长和生防的潜在PGPR菌株。  相似文献   
828.
为结合不同地区小麦播量差异较大的生产实际,进行了小麦播量和不同用量吡虫啉拌种田间试验及室内农药残留测定,研究了其对麦蚜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拌种量的70%吡虫啉WS对麦蚜的防效为83. 10%~98. 58%,持效期长达整个小麦生长期;在麦蚜种群数量上升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随吡虫啉拌种量和小麦播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对小麦发芽和出苗均无影响。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为12. 32%~31. 06%,增产率为42. 57%~63. 77%,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随小麦播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增产率随吡虫啉拌量或者小麦播种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小麦子粒中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明确了小麦播量225 kg·hm~(-2)和70%吡虫啉WS 420 g·hm~(-2)用量对麦蚜防控作用和增产效果明显,可作为防治小麦全生长期蚜虫的经济安全有效用量。  相似文献   
829.
在4年烟草连作的黑胫病高发地块,施加水杨酸、核黄素以及活性硅3种诱抗物质,并用枯草芽孢杆菌灌根,探究烟草免疫诱抗物质与微生物菌剂协同作用条件下,对烟草生长和黑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处理虽在某个时期的某些单项指标上有一些差异,但各处理农艺性状与其他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添加菌剂处理的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较低,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黑胫病的控制效果明显。其中,添加诱抗物质核黄素和水杨酸菌剂的处理对黑胫病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纯施用菌剂的处理,可见这两种诱抗物质可以与菌剂协同作用于黑胫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830.
采用小孔树脂、凝胶SephadexLH-20、反相色谱ODS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Pre-HPLC) 等分离技术,从坡柳Dodonaea viscosa (Linn.) Jacq. Enum. 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活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其为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21-epoxyangeloyl-15,16,28-tirhydroxy-22-(2-methylbutanoyl)-Olean-12-en-3-(O-α-L-arabinofu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ide,命名为坡柳皂苷A,英文名dodoneaviscoside A。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24 h拒食中浓度 (AFC50) 为207.4 μg/mL。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