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香草兰疫病疫霉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勐腊两地的热带作物园香草兰疫病果荚、茎节、叶片上分离到10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厚垣孢子、藏卵器、雄器形态、菌落形态及主要生长温度,鉴定为烟草疫霉(寄生疫霉)Phytophthoranicotianae(P.parasitice),10个分离菌株均属于A1交配型。   相似文献   
12.
13.
在橡胶树受条溃疡菌(Phytophthora sp.)侵染后的某个时间,在受侵染组织周围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深褐色层——褐变层。实验表明,(1)褐变层形成以后病斑即停止扩展;(2)形成褐变层后受侵染组织中的病原仍然是生活的;(3)原病斑形成褐变层后,在靠近它的地方进行再接种,结果新的病斑不能扩展到原病斑的褐变层。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为褐变层在限制侵染扩展中起主要的作用。施用乙烯和限制侵染扩展的原因在于它使褐变层的形成较为迅速,所以能更有效地阻止病斑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割面接种测验结果表明,有效成分0.1%、1%和1%的瑞毒霉、霉疫净和敌菌丹防治条溃疡病的效果达到85~100%。自然重病条件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瑞毒霉新制剂0.2%7天施药一次、0.4%7天和14天施药一次的防效都在90%以上,0.3%10天施药一次的防效84%。霉疫净新制剂5%和7%有效成分,10天施药一次的防效分别为72.5%和91.5%。1%霉疫净水剂4天施药一次平均防效大约70%。另外,瑞毒霉水剂和新制剂能渗透树皮至少0.12厘米,和向割线下方转移,而霉疫净和敌菌丹在割面上无内吸传导性能。结果表明,新制剂比水剂持效期长,防效高,而且稳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园林英语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多元化设置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措施,以提高和改进园林专业的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安徽合肥供电公司对山东省临朐供电公司和胶州市供电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了该地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国家电网公司"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的建设情况,并实地观摩考察了新农村电气化模式试点及示范工程现场。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及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胶州、临朐等地区实现了"新电网支撑新农村、新技术产生新效益、新体系催生新服务"。  相似文献   
17.
海南湛江柑桔疫霉种的鉴定及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988~1990年,从海南和湛江地区发生柑桔脚腐病的11个柑桔园采集了大量的病组织和病株基部的土壤样品,经分离共获得48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形态、脱落性、卵孢子产生、最高生长温度和淀粉利用能力等将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 R.E.&E.H.Smith)和辣椒疫霉(P.capsici Leonian)。这三种疫霉均是柑桔树的致病菌,其中寄生疫霉和柑桔褐腐疫霉的出菌率高,认为是这两个地区柑桔脚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而辣椒疫霉在中国柑桔园是首次发现。交配型测定结果以寄生疫霉的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8.
海南湛江柑桔疫霉种的鉴定及效配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9.
机械覆膜“特异功能”最近作者到丘陵山区的准格尔旗魏家峁乡调查了解机械化旱作农业实施进展情况时,发现相邻的两块地玉米苗长势差异很大。一块是机械覆膜,玉米苗全、苗壮,长势喜人。另一块是不覆地膜玉米,出苗率只有10%,苗高只是覆膜玉米的1/3。这种现象引起...  相似文献   
20.
1988~1990年,从海南和湛江地区发生柑桔脚腐病的11个柑桔园中采集了大量的病组织和病株基部的土壤样品,经分离共获得48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形态、脱落性,卵孢子产生情况,最高生长温度和淀粉利用能力等将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Dast)、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 R.E.& E.H.Smith)和辣椒疫霉(P.capsiciLeonian)。这3种疫霉均是柑桔树的致病菌,其中寄生疫霉和柑桔褐腐疫霉的出菌率较高,是这两个地区柑桔脚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而 P.capsici 在中国柑桔园中发生是首次发现。交配型中以 P.parasitica 的 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