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利用1961—2015年濉溪县日照、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濉溪县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濉溪县全年和冬夏季日照时数明显减少,4月增加;全年和1—4、10月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全年和1—6、9—10、12月最低气温显著上升,全年和1—3、5—8、12月温差显著减少;9月降水量趋于减少,全年和春季雨日显著减少;全年和冬季、春季、夏季蒸发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湿润指数略有降低,9月湿润指数趋于减少。可见,近55年濉溪县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密度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运筹2个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拔节期施氮比例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均有一定的调节效应。降低基本苗、提高追氮比例均能降低纹枯病发病指数,降低密度减轻纹枯病发病程度的效果优于提高追氮比例。但栽培因子对纹枯病的控制和小麦高产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生产上既要通过控制基本苗和基施氮肥比例来减轻纹枯病危害,又要使栽培因子有利于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文中还以高产和控病并重为条件,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程度的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3.
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光  陈若礼  张存岭  陈锋  杨义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54-5456,5460
通过小麦灌浆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平行观测分析,探讨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和气候因素对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增长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灌浆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6~18 d,千粒重增长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灌浆速率可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小麦相对灌浆速率与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水气压呈抛物线关系,过高过低对小麦灌浆均不利;与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日平均气温在16.9~23.5℃,日照时数多,气温日差较大,对小麦灌浆有利。生产上既要重视前期管理,使麦株个体健壮,群体合理,贮存较多有机物质;又要重视后期管理,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14.
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基追肥比例为1∶3及1∶1。追肥时间宜在3月18日-3月28日之间。提高追肥比例会减少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千粒重;追施氮肥时间后移会使穗数减少,穗粒数、千粒重增加,灌浆期延长,成熟期推迟。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016年淮北市37个加密自动站降水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16年淮北市37个加密自动站降水属正态分布,平均降水量825.1 mm,雨日116.9 d.降水量、降水强度全年和四季南北差异显著,雨日全年和春、秋、冬季南北差异显著,大运河沿线、市区分别为雨量、雨日低值区;降水强度市区高,大运河沿线低.降水多为局部或大部地区,覆盖率与降水量、持续天数和过程雨日三者的自然对数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10种新型复合肥和2种普通肥料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区新型肥料与普通肥料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复合(混)肥施用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新型肥料在减量3.1%~15.9%施肥的情况下,与普通肥料产量相近或略增。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 :大白菜不同分枝级别产种量、有效荚数、单枝荚数在单株上的比例是 2级分枝 >1级分枝 >3级分枝 >主茎 ;单株产种量与分枝数、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大白菜种籽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分枝数是主要因素。大白菜小株露地冬前定植越冬制种 ,以增加 1级分枝和 2级分枝为主攻方向 ,可增产 30 % ,千粒重增加 10 %。  相似文献   
18.
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利用其发掘和鉴定的高产、抗穗发芽、抗倒、抗寒等重要性状的主效基因位点,集成和应用“优良种质、合理组配,定向聚合、严格选择”高效育种技术手段,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柳麦 716,2019 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 2019005)和江苏省引种备案(备案号:(苏)引种(2019)第 165 号),具有高产、抗倒、抗倒春寒、抗穗发芽、抗病等优点,适宜皖苏沿淮淮北地区作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9.
濉科998是以巨丰×豫豆21的优势单株为母本,开豆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732.2 kg/hm2,比中豆20(CK)增产7.30%;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0.0 kg/hm2,比中豆20(CK)增产8.99%.籽粒蛋白质含量41.52%,脂肪20.07%.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1.8 d,中抗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SC3、SC7,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适于安徽沿淮淮北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濉溪县1958—2004年小麦产量资料和相应的降水资料,进行同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气象产量与播种~分蘖和返青~拔节期的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成熟期的降水量显著负相关。适宜的降水量为:底墒水60~120mm,生育期内降水220~290mm。濉溪县小麦生产过程中降水总量适中,部分时段略显不足,旱多于涝,要优化品种结构,抢墒早播,浇好播种底墒水、分蘖越冬水和拔节孕穗水,集雨保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