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明恢70及其组合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恢 70是以 IR5 4作母本与明恢 63杂交 ,经过连续多年多点病区自然诱发鉴定和室内接菌鉴定筛选育成的 .它具有丰产性好、抗性强、米质优、抗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等特点 .以其作为父本配制的汕优 70、特优 70、威优 70等组合综合性状好 ,在各级区试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应 .其中 ,汕优 70、特优 70已通过福建省及中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目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籼稻和粳稻在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的亚种,籼粳杂种一代具有比品种间杂种一代更强大的杂种优势,但因籼、粳不亲和,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致使籼粳杂种优势至今未能在生产上利用。为了探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1980年我们开展了筛选籼粳“媒介材料”,以期在杂交水稻上利用的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粳灿“媒介材料”筛选情况 1980年冬在海南岛配制了许多籼粳杂交组合。1981年秋在三明地区农科所种植杂种F1。大部分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仅藤野与五个不同来源的粳稻(台湾、华北、云南、日本等地品种)和籼稻杂种F1正常结实。结实率分别为76.5%~90.4%和76.9%~92.7%。接着,又以藤野为母本或父本与籼、粳品种杂交了22个组合,于81年冬和82年秋在海南岛和本所种植杂种F1进行验证。二年中,用20个粳稻品种和5个籼稻品种与藤野杂交了27个组合,除了与菲律宾  相似文献   
23.
为充分发挥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明118的增产潜力,更好地促进新品种的推广,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Ⅱ优明118进行移栽叶龄、插植密度、施N量、施P量、施K量等5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5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各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技术措施为:移植叶龄7.7~7.9叶,插植密度21.09万~22.59万丛/hm^2,N肥施用量168.49~176.7kg/hm^2,P2O5施用量84.26~90.64kg/hm^2,K2O施用量96.98~102.86kg/hm^2。  相似文献   
24.
广优2643(区试用名:广抗优2643)系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的高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广抗13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643为父本进行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杂交中、晚籼新组合,2009年通过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国审稻2009036)和福建省龙岩市品种审定(闽审稻2009F02)。  相似文献   
25.
早籼恢复系明恢2155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系的配合力表现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育种实践证明,应用高配合力的优良恢复系进行测交配组,是选育强优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一条重要途径。明恢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通过利用籼粳杂交选育的中间材料K59与抗稻瘟病亲本多系一号杂交,导入部分粳稻优势基因,选育成的早熟优质籼型三系恢复系;具有适应性广、恢复力强、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26.
选用通过籼粳杂交、籼型育种目标选择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的6个偏籼型早熟恢复系Gmh01、Gmh03、Gmh05、Gmh06、Gm4006、Gme24与2个籼型三系不育系,按照2×6不完全双例杂交试验设计配制遗传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其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杂种一代产量相关性状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但因受到等位基因遗传效应的不同而存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其中,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Gmh01、Gmh03和Gme24的遗传改良效果显著,综合性状优良,在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早籼恢复系明恢2155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明恢2155等5个早熟恢复系与中九A等5个早熟三系不育系,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研究了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小区产量、丛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上,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除结实率和千粒重外,其他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在结实率方面,父母本互作效应也存在较大影响。明恢2155各产量性状上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表现最大;所有组合中,中九A×明恢2155在小区产量上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  相似文献   
28.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性状以基因的显性主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影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以显性×环境互作为主,其中播抽天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和穗长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尤为明显。杂种优势研究表明,由遗传主效应控制的杂种优势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6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明恢413、97gk1037、明恢118和明恢417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以遗传主效应为主,环境互作效应较弱,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表明该4个籼粳交衍生品系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不仅表现在表型性状上的差别,也表现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分子标记是检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选用39份不同类型的籼粳交品系和17份籼、粳稻亲本为材料,利用表型和SSR  相似文献   
30.
通过不同广亲和基因的聚合,进行了粳型亲籼恢复材料的创造和改造,选出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及恢复能力的粳型亲籼恢复材料gk729。通过复合杂交对gk729进行改造,进一步聚合其他广亲和材料的广亲和基因,选出具良好亲籼性和恢复能力的粳型亲籼恢复材料gk419。在gk419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粳型亲籼恢复系,开始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