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48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绵麦3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含有CIMMYT材料血缘的小麦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高抗条锈病且抗性稳定。为明确绵麦37抗条锈性遗传基础,本试验选用5个抗病品种(系)和3个感病品种(系),分别与绵麦37组配成抗×抗、抗×感组合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绵麦37成株期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主要受1对显性基因的控制,同时受另2对隐性基因的影响。其抗源来自于CIMMYT材料96EW37(SW2148),并且与川麦42、5563及MR168的抗源相似,其抗性基因不同于贵农系统。绵麦37作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既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也可作为抗源材料在育种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2.
小麦几个茎叶穗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2个小麦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式建立35个组合,对15个小麦茎叶穗形态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测15个性状遗传力均较高。除小穗数主要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非加性基因效应不显著外,其余14个性状的表现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03.
商品型小麦新品种棉阳25号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绵阳25号是根据与众不同的育种目标,利用自创的优良基因结合体与当时最优品种进行4次阶梯式杂交,经14年选育稳定而成的优良小麦品种。1995年通过四川省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基本苗)、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品种绵阳33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极显著地影响着品质,钾肥、密度与磷肥对品质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4因素对品质的影响最大为氮肥,其次为钾肥、密度(基本苗)、磷肥。  相似文献   
105.
1品种来源绵麦39和绵麦40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两个小麦新品种。绵麦39的亲本组合为:绵阳96-78×贵农21-1,绵麦40的组合为绵阳01821×贵农19-4。绵麦39和绵麦40于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2主要特点2.  相似文献   
106.
绵阳 33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大穗型高产、优质、白皮大粒、籽粒商品性特佳的优良小麦新品种.于 2003年 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7.
1995年为摸索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绵阳25号的高产潜力,按1994年该品种田间回归设计试验优选的667m2产500kg综合栽培模式并结合供试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小麦需肥特点,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着重增加肥料的平衡投入,并改进施肥方法,在691.7m2面积上,印证了模式的可行性,每667m2产量达503.5kg,籽粒粗蛋白含量13.49%,其肥料投入产出比为1:9.68,667m2获纯利903.6元,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该模式可供该品种在相似生态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绵阳33号和绵阳35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优良小麦新品种。其中,绵阳33号是从引进材料1294与自育品系绵阳86-5(绵阳23号)组配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绵阳35号是以自育的中间材料05363-8-1作母本,自育品系绵优2号作父本组配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两品种均于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1特征特性1.1绵阳33号的特征特性绵阳33号属春性早熟品种,芽鞘绿色,幼苗较直立,分蘖力较强,长势壮,群体成穗率较高。植株整齐,株高85cm左右,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较强。后期落黄转色好,成熟后颖壳…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更好地发挥优良玉米品种特性,为玉米增产挖潜提供参考,本文设置了2个密度水平,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评价。结果表明,增密对生育进程、出苗率、出苗整齐度无影响,对有效穗数、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茎粗及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适度增密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均有一定的增益作用,但不同品种的增密增产表现差异较大,仲玉3号、绵单1256的适宜亩植密度为3500株左右,中单901、绵单315稳产丰产性较好,适宜密度的弹性较大,密植可使二者获得更好的产量,协玉901、绵1304、蠡玉16号则需要适度密植。这说明,合理密植是充分发挥品种特性,促进玉米增产挖潜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