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8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81.
利用新疆已有的丰富核桃资源,高接黑核桃优良无性系,在南北疆建立黑核桃无性系种子园或采穗圃,通过自己采收种子播种育苗,可有效地降低黑核桃苗木生产成本,提高苗木质量,加快黑核桃良种苗木的繁育速度,实现黑核桃良种在新疆的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的影响,分析树体茎流速率变化,为榛树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平欧杂种榛新榛1号(84-254)为材料,利用FLGS-TDP插针式茎流计连续监测平欧杂种榛的茎流速率,分析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平欧杂种榛在不同月份相同天气和相同月份不同天气下,茎流速率均呈倒“U”型变化曲线。在不同天气下各月的茎流速率均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5月茎流速率变化幅度最小。5月晴天和阴天天气下,影响茎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而多云天气下为太阳辐射,6、7和8月影响茎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结论】晴天茎流速率大于阴天和多云天,7月茎流速率变化幅度最大。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影响平欧杂种榛茎流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3.
六、低产园改造 低产园改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结果差、品种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枣园,采用高接换种、改优品种,提高枣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根系的更新复壮,提高结果产量。三是对衰老和产量下降的老龄枣树,采用回缩、短截等修剪方法,对树体全面更新,恢复树势。不同类型的低产枣园,采取相应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84.
枣棉间作系统枣树的补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同时满足新疆枣棉间作系统中枣与棉花的需水规律,不影响棉花产量的情况下,提高枣产量.在棉花播种至开花前不需灌水的情况下,对间作地枣树进行补水,揭示枣与棉花的产量、效益差异,以期为新疆枣棉间作系统的水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枣树萌芽期(4月下旬)和初花期(5月下旬)对枣树行补水,设置试验方案为补水1次、2次、对照(不补水),重复3次.生长季节定期测定枣树生长量,枣果成熟期测定标准枝的坐果数、单果重、产量,并测算间作棉花的单产.[结果]补水1次与2次后,枣树新稍增长量明显高于对照,灌水次数之间差异不显著;补2次水的坐果数略低于补1次和对照,但单果重和产量却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不同处理间棉花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差异.[结论]枣棉间作系统中,应对枣树的萌芽期和初花期分别补水1次.这对提高枣树的生长、结实及产量非常有利,而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5.
枣麦间作系统枣树与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枣-冬小麦间作系统中果树和作物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枣树吸收根根量在垂直方向主要集中在0~80cm土层,占总量73.11%,水平方向主要集中在距枣树0~100cm,占总量的56.31%;小麦吸收根根量在垂直方向主要集中在0~60cm土层,占总量的83.05%,水平方向分布比较均匀,距枣树50~150cm根量占总量52.30%;综合来看,距枣树50~100cm、土层0~60cm是枣树和冬小麦根系交错最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86.
不同直播模式决定枣苗生长带的宽度,生长带的宽度对红枣生长量的影响较大,生长带越宽,苗木的茎粗与高度增加越多;在同一直播模式下,管理水平的差异对红枣生长量的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87.
喷施叶面肥对平欧杂种榛‘新榛1号’嫩枝扦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配方叶面肥对平欧杂种榛嫩枝扦插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平欧杂种榛扦插苗成活率及苗木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测定7项扦插效果指标的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对所测指标进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扦插效果指标变异程度各异,其中萌芽率、新稍平均长度和抽梢率差异较大,均达到50%以上,根长、发根数、根粗和生根率差异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特征根1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1.44%,能够全面反映扦插效果指标的信息;配方2综合得分最高,抽梢率最高且新稍平均长度最长;配方3次之,根系较长且较为粗壮,同时生根率达到最高;配方1得分最低。综合来看,配方2叶面肥在兼顾根系质量的同时对新梢生长促进最明显,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8.
叶面肥对平欧杂种榛光合和生长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实验林场5年生平欧杂种榛为对象,通过喷施不同叶面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平欧杂种榛光合特性和生长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面喷肥效应表现由大到小顺序为尿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不喷施尿素处理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质量分数、榛子的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次之、不喷施氨基酸处理的影响最小。(2)在果壳膨大期和果仁膨大期,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939 4、3.786 7、0.750 0 g/L时,最有利于提高平欧杂种榛的产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根施 N、P、K肥对平欧杂种榛坚果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中提高坚果营养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施肥与坚果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的效应关系。【结果】在中等土壤养分条件下,平欧杂种榛的坚果粗脂肪含量(E)的反正弦(ArcsinE)同N肥施用量(纯N量)存在极显著(P<0.001)的正效应,同N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N×K)存在极显著(P<0.001)的负效应。当P肥施用量(纯P2O5量)小于0.238 7 kg/株时,对坚果粗蛋白含量的常用对数存在正效应,反之则存在负效应,当施用K肥时,对坚果粗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P<0.001)负效应,N肥与P肥的交互作用(N×P)则对坚果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P<0.05)正效应。【结论】在新疆特定的立地环境条件下,根施N、P肥可有效提高平欧杂种榛果实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90.
不同施肥处理对平欧杂种榛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8年生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研究缺少氮、磷、钾及常规施肥的不同施肥处理对平欧杂种榛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用CIRAS-2光合仪测定叶片的光合参数;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的含量;用电子天平测定榛子的单株产量。【结果】处理1(NPK)与处理2(缺N)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其他处理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处理2(缺N)的光合日累积量和蒸腾日累计量最高,处理4(缺K)最低;处理1(NPK)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处理1(NPK)的胞间CO2的浓度日变化的峰值比其他处理的峰值高;处理1(NPK)的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处理2(缺N)、处理3(缺P)、处理4(缺K)的产量高出0.49、0.48、0.52、0.41 kg,增产幅度达到65.33%、63.16%、72.22%、49.39%。【结论】3种肥料混施的常规施肥量能明显提高平欧杂种榛的光合特性并使其产量增加,适合在提高平欧杂种榛产量施肥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