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8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13篇
  15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1.
  目的  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辐射效益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其辐射效益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时空流动特征。  方法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流失量模型和沙尘空间传输模型,评估了2000—2019年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的辐射效益变化情况。  结果  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沙尘沉降量由2001年的3.22 × 108 t逐渐减少至2019年的1.99 × 107 t,2019年沙尘沉降量仅为2001年的6.18%;该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率稳步上升,由2001年的55.65%升至2019年的74.83%,增长了19.18%。不同辐射范围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如辐射范围等级为 ≤ 6的区域(沙尘传输距离 < 508.5 km),沙尘沉降量由2001年的2.03 × 107 t逐渐减少至2019年的4.25 × 106 t。近20年沙尘沉降减少量最大的3个行政区为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其沙尘沉降减少量分别为5.45 × 106、4.49 × 106、4.06 × 106 t。以陕西省为例,2001、2004、2007、2010、2013、2016、2019年沙尘沉降量分别占该行政区近20年沙尘沉降总量的11.38%、9.83%、5.33%、4.37%、2.96%、1.78%、1.24%;近20年沙尘沉降减少量超过106 t的行政区还包括湖北省、河北省、山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分别为3.62 × 106、2.70 × 106、2.55 × 106、2.31 × 106、1.77 × 106、1.14 × 106 t。受沙尘灾害影响较弱的行政区主要有福建省、浙江省、天津市等8个行政区。  结论  该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不同行政区和不同辐射范围等级区域内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防风固沙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12.
调研牟定耕地数量与质量等级划分现状,选定区域和土种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35个,监测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环境质量、作物种类、作物产量、施肥量等有关参数变化;采取规范化监测管理措施,完善基础数据,落实经费,开展田间肥料试验,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提出牟定县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13.
比较微波水解与常规水解对黄精中17种氨基酸检出量的差异,并优化得出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两种水解方法所得结果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当水解功率为1 200 W、温度170℃、时间14 min时,其检出量最高;微波水解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耗时短和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对于黄精中17种氨基酸的检测,其准确度、重现性和稳定性都较好,可用于黄精中氨基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314.
为了研究长江口刀鲚(Coilia nasus)群体组成, 将采自长江口南支和北支、崇明内河、浙江嵊泗共 160 尾刀鲚进行传统形态学研究和框架模型的构建, 对获得的形态变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长江口不同刀鲚群体间形态变异很小; (2) 组间差异主要为躯干横向和头长的差异, 躯干横向为差异的主要变异方向, 头长为次要的变异方向; (3) 北支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95%), 判别效果最好; (4) 聚类结果也呈现出类似的结果, 南支群体和内河群体聚为一组, 和嵊泗群体聚为一大支, 最后和北支群体聚类。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口不同刀鲚群体间的躯干横向和头长的差异可能由摄食和栖息地利用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315.
“思创融合”教育现已成为新时期打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与路径。运用DEMATEL法分析确定了高职院校“思创融合”教育关键影响因素是育人理念、意向观念、师资队伍、体制机制、环境氛围,提出了更新育人理念、营造环境氛围、健全体制机制、建强师资队伍等四项深化高职院校“思创融合”教育的针对性对策,助推新时代高职院校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316.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环境中汞的残留特征以及风险评估,在江苏无锡采集7个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样本共14份。利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ICP-MS)分析不同形态汞的残留水平,利用单因子法评估汞残留的风险。结果显示,水体中汞值范围为ND(未检出)~18.20 μg/L,主要以无机汞(Hg2+)为主,其他形式还包括甲基汞(MeHg)和乙基汞(EtHg);底泥环境中汞值范围为0.01~0.022 μg/g,其中无机汞含量减少,甲基汞含量增多。与NYT 5361—2016《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比较发现,水体汞含量有5个超标,超标率为71.43%;底泥环境中汞含量有1个超标,超标率为14.29%。进一步研究水体无机汞残留对中华绒鳌蟹的生态风险,表明风险商范围为0~0.05,远低于1。说明水体汞残留并没有对中华绒鳌蟹的安全生长产生影响。养殖水体重金属汞的检测对中华绒螯蟹的健康生长,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7.
为研究正方通体礁(T1型)、三角通体礁(T2型)、正方箱式礁(X1型)、三角箱式礁(X2型)、正方体礁(F1型)5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的诱集效果。使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行为以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放置人工鱼礁的对照组,翘嘴鲌幼鱼聚集分布在两侧;放置的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均产生了一定的诱集效应,其中以可利用空间最为合适、便于通过,遮蔽效果最好的T2型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应最佳;F1型、T1型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应由于礁体模型的诱集有效空间、遮蔽效应的减少而下降;X1型、X2型人工鱼礁模型的箱式设计的诱集效果不如前3种鱼礁,但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显示,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诱集效果的差异可能是由礁体模型的不同结构设计和翘嘴鲌幼鱼的活动习性共同作用下产生的,T2型人工鱼礁模型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