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海南佛寺园林的空间布局与植物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查阅、野外调查与图解分析方法,笔者对海南省佛寺园林的历史沿革、法脉传承、选址类型、平面布局、植物配置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海南岛现存完好的佛寺共33处,主要分布在琼北地区以及东部、西部、南部的沿海县市;平面布局多为"伽蓝七堂"的形式。同时,笔者对与佛教文化相关的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进行梳理,旨在为海南佛寺园林的修建、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介绍了一个屋顶绿化的案例。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屋顶绿化技术和材料,充分展示屋顶绿化植物的生态环境,总结了屋顶绿化工程实施的技术要点,归纳了适合北京地区屋顶绿化的建植技术,借此为北京地区屋顶绿化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3.
64.
65.
为了解3种不同栽培方式(野生栽培,仿生境栽培和组培栽培)下血叶兰植株(叶片和假鳞茎)营养价值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数值法和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对血叶兰叶片和假鳞茎的基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野生植株叶片基本营养价值最高,其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0.79);栽培血叶兰的总氨基酸(EAA)含量最高,其总氨基酸含量为23.07 mg/g,栽培植株叶片蛋白氨基酸的营养价值最高,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值最大(81.98%)。氨基酸评分(AAS)结果表明,SY、YJ、ZJ、SJ的氨基酸组成与AFO/WHO规定的人体所需标准模式的氨基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工栽培时可通过调控其生境因子提高其营养价值,食用时和其它食物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66.
从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文心兰(Oncidium sp.)栽培基地的温室采集‘博大1号’植株发病叶片258份,分离纯化培养真菌,采用分子技术鉴定其种类,并回接验证优势真菌的致病性。共分离到119株真菌,划为39个OTU。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90%、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占8%,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2%。分离到的真菌中有31种对应60%以上的叶片样品真菌高通量序列。最常见的真菌有巨座壳属Muyocopron alcorni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间作壳属Diaporthe spp.和弯孢属Curvularia spp.。所分离到的真菌主要为病原真菌和腐生真菌,在24种病原真菌中,有9种为病原—共生型真菌,5种为病原—腐生—共生型;9种为腐生型,1种为腐生—共生型。回接试验表明,分离频度最高的前10种真菌均能快速侵染文心兰幼苗,使其叶片出现坏死与腐烂;致病性较强且快的有Muyocopron alcorni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Diaporthe miriciae等,接种后1 ~ 2 d即表现出明显的坏死症状。  相似文献   
67.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天然椰汁和控制有无光照培养,研究了地宝兰根状茎的增殖与分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地宝兰根茎在不添加人工激素的条件下培养也能增殖,根茎达到一定长度后,在黑暗环境下培养可分化形成植株.在光照培养条件下,根茎诱导几乎不分化出芽或出芽极少.地宝兰根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现象.培养基中添加椰汁可有效促进根状茎诱导产生芽.通过棚内培养袋驯化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野生兰菌及栽培兰菌对栽培文心兰S2期小苗生长及根系微生物的影响,将促进文心兰瓶苗生长的8株野生兰菌及5株文心兰菌制成液体菌液,并将原菌液分别稀释10、25和50倍回接小苗根部。结果表明:菌根化植株较对照生长势强,生长周期缩短,根际微生物较对照少;菌液K8、S3、L5的10倍稀释浓度,菌液K10、K14的25倍稀释浓度以及菌液Z10、L3、L4的50倍稀释浓度明显缩短了植株生长期,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9.
高温胁迫对华石斛幼苗的形态和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石斛为海南特有兰科植物,原产海南海拔1 000 m以上的云雾林或山地雨林。为研究高温对华石斛生长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昼/夜(10 h/14 h)温度梯度(25/20、30/25、35/30、40/35℃)的人工气候箱中生长1、2、4、8 d以及解除胁迫15 d(恢复生长)后华石斛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高温30℃和35℃处理1 d时,形态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幼苗没有受到热害。30℃和35℃处理2~4 d和40℃处理1~2 d时,细胞膜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膜脂过氧化,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升高,SPAD值下降,此时植物通过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SOD、POD活性进行自我调节。30、35℃处理8 d和40℃处理4 d时,各项生理指标急剧下降,膜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遭到破坏,植物受到严重热害。40℃处理8 d时,95%的幼苗褐化死亡。不同处理天数下温度均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极强正相关,与SPAD呈负相关。研究认为,相对电导率、SPAD、MDA可作为鉴定华石斛幼苗耐热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0.
应用TWINSPAN和DCA,研究海南凤仙花所在群落植被的分布格局,并探讨了海南凤仙花种群大小及其不同群丛下物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将16个样方划分为4个群丛类型;(2)DCA排序能较好地反映各群丛类型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DCA第一、第二排序轴分布反映了海拔和郁闭度的变化;(3)不同群丛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且不同层之间也存在差异。海南凤仙花所在群落不同群丛的形成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中海拔是影响其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环境因子;(4)不同群落结构下的海南凤仙花的种群大小及幼苗更新能力不同,在今后的保护中应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