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发展中的中国贫困县(18)四川白玉吉祥盛德的地方县城街景白玉,系藏语译音,意为吉祥盛德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位于东经98°36′~99°56′与北纬30°22′~31°40′之间。东与新龙县接壤,南...  相似文献   
12.
靖麦11号是通过人工杂交系统选育成的优质弱筋旱地小麦新品种,通过了云南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连续两年在云南省地麦良种区域试验中居首位,增产极显著.在生产示范中比大面积推广品种增30%,深受群众欢迎.当前农业生产和国内市场迫切需要此类品种,靖麦11号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加拿大都是世界上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本文根据作者的考察与学习体会,阐述了加拿大、国内及本地小麦生产、科研、加工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国内小麦科研、推广及加工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根据云南省内外当前科研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进农业合作化组织建设,促进小麦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豆浓缩蛋白作为大豆的深加工产品,消除了一些抗营养因子,大豆浓缩蛋白中的营养素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改善了产品风味和品质,从而在动物饲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去除了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得到的大豆深加工产品。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主要有4种,即湿热浸提法、酸洗涤法、乙醇浸提法和超滤膜法。由于消除了寡聚糖类胀气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皂甙等抗营养因子,大豆浓缩蛋白中的营养素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改善了产品风味和品质,这使大豆浓缩蛋白自1959年商业化生产以来就深受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正>豌豆是主要食用豆类作物,按照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半蔓生和蔓生,按收获类型可分为干籽粒豌豆和鲜食豌豆,按产区可分为春播豌豆和秋播豌豆[1]。云南省豌豆常年播种面积约17.3万hm2,其中60%~70%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旱地,干籽粒产量1.2~1.8 t/hm2,主要以满足自身需要或本地作坊加工生产为主,近几年鲜食豌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干豌豆生产面积和产量严重下跌[2],主要原因是干籽粒豌豆品种缺乏、单产较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靖豌5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程序育成的蔓生型干籽粒豌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混种对小麦产量及条锈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繁19"、"引11-12"、"川麦107"、"靖麦10号","青春55"、"46548-3"和"安96-8"7个不同小麦品种,组合成6个品种混种的群体,于2003~2004年、2004~2005年、2005~2006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对其产量效应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6个品种混种群体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平均为+3.9%;小麦品种混种在产量上的正效应、0效应,负效应所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9.4%、8.3%、22.3%;年份、地点等具体环境条件会影响小麦品种混种的产量效应.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强度相对较高的年份,品种混种可降低条锈病病情指数.因此,品种混种在我国一些小麦产区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蚕豆田间杂草群落调查及除草剂筛选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曲靖蚕豆田间杂草群落的调查,开展不同除草剂或组合对杂草防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蚕豆苗前期草害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后期以双子叶或宿根性杂草为主,对蚕豆影响更大,水田种植蚕豆,主要为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或宿根性杂草较少,应根据田块的杂草群落特性区别使用除草剂,苗前除草剂对杂草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但并不明显;出苗后,使用除草剂0.8%高效盖草能乳油+48%灭草松液剂和5%精禾草克乳油+48%灭草松液剂可以防除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防控效果较好。可见,根据出苗后杂草种类选择有针对性的除草剂或组合对杂草有更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靖豌6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杂交后代材料2009W(29)-2,并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其母本为L2143,父本为科豌1号。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锈病,适宜机械化生产,于2022年9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豌豆(2022)530054,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海拔10~1910m的豌豆产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表现型的亲本其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F1代植株生物学产量、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为蚕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和蚕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为亲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构建杂交后代群体,获取F1代138份植株表现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变异程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学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结荚数等农艺性状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变异程度分析发现,根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5.44%,结荚台数最小为8.23%;7个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根重(55.44%)>生物学产量(43.24%)>有效分枝数(30.50%)>分枝数(21.08%)>株高(10.69%)>结荚数(8.59%)>结荚台数(8.23%),总体变异较大,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潜力,可充分利用得到符合生产所需要的不同蚕豆品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可将存在极显著及显著相关关系的性状作为选育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