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选用4种大孔树脂(LSA-10、AB-8、NKA-Ⅱ和HP-10)对紫小麦麸皮花色苷进行吸附与解吸试验,研究了大孔树脂对紫小麦麸皮花色苷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吸附等温曲线及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HP-10型大孔树脂对紫小麦麸皮花色苷的吸附量、解吸量和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9.349 mg/g、7.523 mg/g和0.777 7,均高于其他3种树脂。经HP-10型大孔树脂纯化后,紫小麦麸皮色素的色价是纯化前的3.7倍。  相似文献   
32.
为了揭示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特点,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IDO580×宁麦13号、鄂恩1号×IDO580的两套P1、F1、P2、B1、B2和F2的6个世代群体的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合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混合遗传的控制;在两对主基因的一阶遗传参数中,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但以上位性效应所占比例为最大;在二阶遗传参数中,主基因遗传率远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B1、B2和F2的3个分离世代中,以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最高,其在这两个组合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49%和82.24%。  相似文献   
33.
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目标的高氮吸收小麦品种的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植株氮素吸收量及其在各部位的分布与归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植株氮吸收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32个小麦品种中7个品种属于高氮积累类型,平均氮吸收量为228.4kg·hm-2;小麦籽粒产量与植株氮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穗部氮吸收量最适于植株总吸氮量的估测,其估算方程为y=0.865x-1.843。秸秆不还田条件下,高吸氮量类型小麦品种收获后植株残体返回到农田的氮量为19.3kg·hm-2,占植株氮吸收量的9.4%;而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高吸氮量类型小麦品种植株残体返回到农田的氮量为46.1kkg·hm-2,占植株氮吸收量的20.9%。试验说明,高氮吸收小麦可以同时兼顾高产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确定下茬作物的农田施氮量,除了考虑土壤地力和下茬作物养分需求因素外,还应该考虑还田作物含氮量。  相似文献   
34.
以Soru#1×Naxos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对成熟籽粒进行代谢组学测定。结果显示:所检测到的478种已知代谢物含量具有较高遗传力和不同程度的含量变异,这些代谢物中处于同一代谢通路的结构相似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含量分布规律。对这些代谢物含量数据进行QTL定位,共获得236种代谢物对应的385个mQTL位点,其中5个位点为被5种以上代谢物共定位的热点区域,分别位于5A(2个热点区域)、5B(1个)、6A(1个)和6B(1个)染色体。这些热点中有3个由Naxos提供,2个由Soru#1提供。  相似文献   
35.
硝普钠浸种对低温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制约迟播小麦出苗和生长的关键因子。为明确低温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求缓解低温胁迫的调控途径是迟播小麦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扬麦16为试验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模拟低温的方法,以20/10℃(昼/夜)为对照,设置15/8℃和10/4℃共2个低温处理,分别模拟小麦适播期、迟播10 d和迟播20 d的温度条件,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浸种对低温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了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延长了发芽时间,并延缓了胚根和胚芽鞘的生长。硝普钠通过提高低温胁迫下种子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促进种子贮藏淀粉的降解,提高种子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种子萌发和出苗提供了物质来源,缓解了低温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同时,硝普钠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和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抗氧化能力,促进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因此,外源硝普钠浸种有利于迟播小麦种子萌发和壮苗形成,可在迟播小麦栽培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6.
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纹枯病已成为影响中国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创造抗纹枯病小麦种质,并探讨其抗性遗传特点,是启动小麦抗纹枯病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方法】以中国育种中很少利用的ARz和Niavt14为纹枯病抗源,以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等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组合,聚合抗病基因;用单粒传法构建含137个重组自交系ARz/扬麦158遗传群体为材料,以致病力较强的R-46菌株为纹枯病病原,分别用沟带接菌法和牙签接菌法进行抗纹枯病的接菌鉴定。【结果】创造出02P12、02P315等兼抗纹枯病、赤霉病或白粉病的新种质;ARz/扬麦158群体在牙签接菌法中,病情指数介于29.8%~64.4%之间,在沟带接菌法中,病情指数介于25%~75%之间,病情指数均呈正态分布,具数量遗传的特点;单标记分析法对97个在抗感池或亲本间呈多态性的位点进行回归分析,获得Xgdm67等11个与纹枯病抗性极显著相关的SSR标记,能解释群体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5.0%~13.0%,其中Xgwm247、Xgdm67、Xwmc94和Xgwm437在牙签接菌法和沟带接菌法的抗性资料中都能检测到;用MapManager QTXb17 建立了14 条连锁区段,并用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小麦纹枯病抗病相关的2个QTL位点,其中,Xgdm67~Xbarc172之间的QTL在两种接种条件下都能检测到,LOD值分别为4.0和3.63,能够解释表型变异14.36%和12.3%;Xwmc94~Xwmc273.2之间的QTL只能在牙签法中检测到,其LOD值和贡献率分别为2.3和14.68%。【结论】初步认为在7D上存在抗小麦纹枯病的主效QTL。  相似文献   
37.
赤霉病是小麦的一种灾难性病害。为了发掘抗赤霉病基因,对小麦品种望水白×南大2419的F2群体及其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了赤霉病表型鉴定,并根据F2抗性表型分别配制抗病池和感病池,用RAPD方法筛选与抗赤霉病基因连锁的候选标记。通过F2代选择基因型分析,发现S1021与抗赤霉病性有关。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证实了上述结果。这一标记在重组自交系中解释了8 %以上的表型变异。为了便于该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将该RAPD标记转化成了SCAR标记并定位于染色体2B。区间作图表明南大2419是这一QTL的供体亲本。本研究表明,将分池法与选择基因型分析相结合,可以利用F2代群体定位效应较小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38.
苏渝 30 3(渝苏 30 3)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于 1991年从宁 B5 8- 5×苏薯 1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的优良淀粉加工及饲用甘薯新品种。 1997年以来分别通过了四川省、重庆市、江苏省和江西省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主要特征特性 顶叶绿边缘带褐色 ,叶片心脏形 ,叶柄绿带紫色 ,蔓绿带紫色 ,长蔓型 ;单株分枝数7~ 8个 ,单株结薯数 3~ 4个 ,薯型下膨纺锤形 ,薯皮红色 ,薯肉淡黄色 ,结薯整齐 ,商品薯率高。育苗试验表明 ,该品种萌芽性好 ,出苗量较多 ,薯苗粗壮 ,百株苗重为 831g,比徐薯 18高 10 .1% ;栽后发根还苗快…  相似文献   
39.
苏渝303高产的生理基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渝303栽后发根还苗快,结薯早,前期茎叶生长势旺,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净同化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徐薯18。干物质积累在生长的前90天显著快于徐薯18,后期各有减弱。苏303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比对照徐薯18高19.3%和28.7%,经济系数比徐薯18高7.6%。  相似文献   
40.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牙签接菌法对ARZ×扬麦 158衍生的F6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一群体中小麦纹枯病的抗性符合两对连锁主基因遗传模型(B 2 1),主基因间表现为加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作用,重组率为 0 178 7。在两对主基因中,效应较大的 1对加性效应为 10 10%,效应较小的 1对加性效应为 2 32%,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中等偏高,为 72 31%。提示抗纹枯病育种应重视主基因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