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70篇
综合类   7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文良  乔玉辉 《农学学报》2018,8(1):201-204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地不断觉醒,在全球有机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有机农业的探索。有机农业经过了出口导向型向国内有机产品拉动型的发展阶段,2005年随着国内有机产品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中国有机农业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文章从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背景及历程、生产贸易概况、法律法规、监督管理、政策扶持、技术保障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对国内有机农业迄今20余年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2.
新疆伊犁河谷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概述伊犁河谷主要农产品生产状况,分析伊犁河谷主要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危害情况,结合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国家标准要求,对伊犁河谷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中的土壤培肥和病虫草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提出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3.
绿色和有机农业的支柱是其生产技术。果-蔬是直接入口食用的食品,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防治中易于造成污染,生产技术难度较大。研究以我国北方两种主要水果葡萄和苹果为例,同时结合新疆伊犁地区果品生产的特点,讨论了绿色和有机果品生产的主要植保技术问题,为当前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和开发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4.
菊花瘿蚊雌蚊释放性信息素的确定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菊花瘿蚊(Rhopalomyia longicauda)性信息素进行有效提取,本文对菊花瘿蚊成虫性行为进行了室内观察和田间诱捕试验,研究了菊花瘿蚊性信息素释放和求偶的行为规律,并用溶剂浸提和空气收集法提取了菊花瘿蚊性信息素。结果表明:菊花瘿蚊雌蚊羽化高峰期迟于雄蚊1-2 h,雌蚊羽化后5 min左右即外伸产卵器吸引雄蚊交配。活体雌蚊诱捕器田间诱捕雄蚊(233±16.3)头/24 h,活体雄蚊诱捕器诱捕雌蚊0头/24 h、雄蚊(1±0.6)头/24 h,说明雌蚊对雄蚊有引诱作用,而雄蚊对雌蚊、雄蚊均无引诱作用,菊花瘿蚊由雌蚊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蚊交配。“Y”型嗅觉仪测定表明,雌蚊溶剂浸提和空气收集法获得的提取物对雄蚊有引诱作用,且二者引诱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655),雄蚊对雄蚊提取物无选择性,说明2种方法均从菊花瘿蚊雌蚊提取到了性信息素。提取物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空气收集法提取到的雌蚊特有组分的色谱峰面积是溶剂浸提法在该处组分色谱峰面积的2.86倍,说明空气收集法是提取菊花瘿蚊性信息素的更为有效方法。获得含有性信息素的提取物为菊花瘿蚊性信息素化学结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5.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6.
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东南.交通十分便利.南距赤峰站仅45km.旗内有305、306国道两条。由于翁牛特旗地型是一个狭长条.有三纵一横3条质量较高的公路形成的交通网络.遍布整个项目区,而且将要建成的赤大高等级公路,将大大缩短与北京、石家庄、沈阳等大中城市的距离。交通的四通八达为产品进出外地市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7.
坡耕地水土流失已成为小浪底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饱和入渗和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退耕利用方式(撂荒坡地、造林幼林地、林草间作、农林间作)和传统坡耕地利用方式(坡耕地翻耕休闲、坡耕地翻耕后种植玉米)入渗规律与产流、产沙特征做了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后坡面饱和入渗率均高于传统方式,其四种方式平均饱和入渗率是传统利用方式的1.48倍;撂荒坡地的饱和入渗率最高;同一坡面,坡底饱和入渗率高于坡中、上部。(2)初始产流时间,撂荒坡地、造林幼林地、林草间作、农林间作分别比翻耕种玉米延迟26.16min、14.89min、13.48min、6.01min,两种传统方式差别不大。持续产流时间退耕方式也长于传统方式。(3)传统方式径流总量是上述四种退耕方式的2~5倍,平均产流速率明显高于退耕方式;产沙总量是退耕方式的3~50倍左右,平均产沙速度是其的1.72~9.4倍;产沙、产流总量和与产流降雨历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8.
目前对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研究较少.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能源品种和最终用能类型两个角度对桓台县农村(北方典型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品种上,表现为煤炭消耗大量增加,持续占据统治地位,电、汽油、液化气消费快速提升,秸秆等生物质能用量减少;在最终用能类型上,炊事用能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与取暖用能并驾齐驱,生活享受用能快速增加.短期内,除了液化气用量将有所减少外,其余能源品种消费都将保持上述演变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桓台县可以作为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桓台县麦玉两熟系统化肥投入及土壤养分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桓台县麦玉两熟系统化肥投入及土壤养分资源调研结果表明,该县自建成吨粮县后年N、P、K投入分别为599.4±64.8kg/hm~2、211.0±26.4kg/hm~2、103.6±21.2kg/hm~2,N:P_2O_5:K_2O为1:0.353(±0.033):0.176(±0.046)。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分别为14.6±0.3g/kg、64.2±2.9mg/kg、8.5±1.5mg/kg和83.8±8.2mg/kg,表明该县冬小麦套种夏玉米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N、P、K投肥结构不合理,N偏高K偏低,应采取减N稳P增K对策。  相似文献   
120.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氮量对农田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东省桓台县高产农田为试验对象,分析在高产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氮肥施用量对农田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秸秆还田模式都是影响土壤CO2排放的重要因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全部还田的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高于其它中低氮处理,而小麦秸秆还田与不还田的各处理间差别不大。麦秸还田配施高氮处理的CO2排放通量普遍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