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晋谷21号优良品质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晋谷21号的营养品质、适口品质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与“沁州黄”、“金谷米”等其它优质谷子品种的营养成分相比较,结果表明:晋谷21号营养品质、适口品质均优于其它主要粮食作物,是加工优质小米及深加工食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22.
汾豆79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通过人工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05。该品种抗旱性好、抗病性强、高产、稳产,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河南省中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中部及同类地区夏播种植,也适宜山西省中部及同类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23.
摘 要:本文对大豆重组自交系Jinf群体进行苗期抗旱性筛选鉴定,对筛选出的抗旱材料和不抗旱材料进行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抗性鉴定,并对其抗孢囊性和抗旱性之间的抗性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Jinf群体苗期抗旱材料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远高于不抗旱的材料,长籽粒株系的抗旱性和抗孢囊性潜力大。  相似文献   
24.
谷子太阳能杀雄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阳能杀雄的杀雄时期,杀雄温、湿度和杀雄效果。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杀雄时期和温度下,不同品种在同一杀雄时期和温度下,杀雄效果都有明显的差异。但杀雄一般在40%的始花期,温度40℃以上,只需3-6d杀雄效果就很理想。太阳能杀雄应根据品种熟期和特性,灵活制定适合自身的杀雄方案,使父母本花期相遇更好,达到理想的杀雄效果。太阳能杀雄为改善杂交技术及杂交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
晋豆31号是通过杂交育种,利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程序,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进行抗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鉴定,其抗性为抗病,2003-2004年参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为200 kg/667m2左右.该品种为我国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育种的新突破,适应山西中部、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同类地区,特别是胞囊线虫重病区春播及南部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26.
采用最新培育的大豆新品种"汾豆65",通过"促控促"栽培技术模式,在0.14 hm2面积上获得实收667m2产323.1 kg的高产.对该高产示范地块实现超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7.
大豆群体构建通常采用回交与自交交替进行的方法,杂交技术是一个关键环节,作者系统地论述了大豆群体构建杂交技术的全套程序和经验积累,总结出了有利于群体构建的较好的取花标准、授粉条件和操作技巧,为构建理想的遗传育种材料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优质高产鲜食菜用大豆新品种晋豆39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豆39是通过人工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鲜食大豆新品种。2008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在山西省适宜地区推广。2012年12月晋豆39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适宜上海、浙江杭州、安徽铜陵、江西南昌、湖北武汉作鲜食大豆春播、夏播种植;福建厦门、广东广州、广西南宁、四川成都、云南昆明、海南海口作鲜食大豆春播种植;江苏如皋、南京作鲜食大豆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介绍了国审抗胞囊线虫病大豆品种汾豆65选育经过和品种特性。汾豆65是通过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程序培育的抗病新品种,2004—200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播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58.5公斤/公顷,该品种生育期132天,株高80.7厘米。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14。适合在山西省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部和中北部、甘肃省中部、辽宁锦州和沈阳地区春播,山西省南部复播种植。  相似文献   
30.
大豆新品种汾豆92为耐旱性强、高抗大豆黑斑病。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年平均折合产量155.28公斤/亩,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6.56%;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154.30公斤/亩,较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7.64%,201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