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139篇
基础科学   265篇
  79篇
综合类   758篇
农作物   176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949篇
园艺   152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10个花生新品系,通过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两种方法进行了白绢病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10个新品系由白绢病造成的枯萎率为11. 0%~50. 0%,其中7个品系白绢病枯萎率低于30. 0%;白绢病枯萎率与花生荚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 73,P <0. 05)。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接种2周后,10个品系导致的植株枯萎率为66. 1%~94. 0%,收获前的白绢病枯萎率为66. 1%~97. 4%,均为感病品系;白绢病导致的植株枯萎率与花生荚果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 85(P <0.05)。产量损失试验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所有品系产量损失均超过91. 7%,严重者几乎绝产。综合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获得一份耐病品系16-A13440。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新宾满族自治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但由于知名度不高、产品业态单一、缺乏营销宣传、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致使其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出来。结合新宾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阐述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及难点,提出加强整体规划、打造区域特色、丰富旅游业态、加大营销宣传等对策建议,助力当地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步有了提升,但是农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在社会发展中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人类的生存都离不开食物,而农业就为人们创造食物,提供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农业是人类和社会生产活动的基础。并且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也注入了大量的心血,科学技术的投入是对农业发展的一大变革,然而在基层中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简要的提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94.
为一步提升我国储粮害虫快速、准确鉴定能力,采用微软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应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和C#编程语言,研制了中国储粮害虫DNA条形码鉴定系统(Grain Pests DNA Barcode Identification System,GPDBIS)。GPDBIS收集了我国将近40种储粮昆虫及仓储螨类的基础信息和mtDNACOⅠ条形码信息,提供了基于DNA条形码的相似度比对鉴定功能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功能、基础信息查询及管理功能。GPDBIS初步应用效果显示,该系统界面友好、功能稳定,能够实现我国常见储粮害虫的快速、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贵州安顺、遵义市猪源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CLSI推荐的双纸片扩散法,调查108株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比例。结果表明:遵义、安顺两市108株大肠杆菌确认有72株ESBLs阳性菌株,检出率66.7%(72/108),其中遵义市(79.6%,43/54)检出率高于安顺市(53.7%,29/54),两市猪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检测率较高,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96.
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PIP5K)是生物体内的磷酯类激酶,PIP5K基因家族参与调控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为在育种过程中更好地发挥PIP5K基因家族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调控作用,从PIP5K基因家族的特征、PIP5K基因对植物根和花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适应性的调控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就植物中PIP5K基因家族在其他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7.
正陈刚满是浙江省宁海海山丰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宁海一市镇青蟹工厂化养殖领域第一人,是第一个让一市青蟹通过网络爬向全国、实现365天全年销售的"青蟹大王"。他先后被评为宁波十佳农产品经纪人、新经济新常态创新人才。"青蟹以前是水塘粗养,我们通过质量把控进入了工厂,让他们都住上了‘单身公寓’。"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市  相似文献   
998.
从藻水中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J-2。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H、絮凝剂量、藻液pH和金属盐离子等,选择葡萄糖作为碳源,0.5 g·L-1尿素和0.5 g·L-1酵母膏组合作为氮源,培养温度为37℃,发酵初始pH值为7.0,絮凝剂加入剂量为1 m L,藻液pH值为12.0,金属盐离子选择5 m M Mg Cl2。在此条件下絮凝活性提高5%~10%。  相似文献   
999.
施肥和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产量及其形成影响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渍害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研究旨在定量分析不同氮肥水平油菜花期渍水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油菜生产中渍水胁迫的灾害评估与预测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6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部试验农场进行,以宁油18和宁杂19为试验材料,在盆栽和池栽试验条件下模拟花期渍水,比较分析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渍水时间对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其中,盆栽设置4个渍水持续时间(0、3、6、9 d)、2个施肥处理(包括无施肥(N0)和施肥组(N1)两个水平,N1施肥条件为:N 0.018 kg·m-2、P2O5 0.012 kg·m-2、K2O 0.018 kg·m-2和硼砂0.0015 kg·m-2);池栽设置3个渍水持续时间(0、3、6 d)、2个施肥处理(同盆栽)。【结果】(1)在盆栽条件下,无施肥处理花期渍水3 d后,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显著减少,千粒重和角果粒数则大部分在渍水6 d甚至9 d才显著减少;施肥处理的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对渍水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宁油18花期渍水3 d后单株产量显著下降,而宁杂19花期渍水6 d单株产量才开始显著下降。在池栽条件下,无施肥处理花期渍水6 d后宁油18单株产量显著减少,而宁杂19花期渍水3 d的后单株产量显著减少;施肥处理花期渍水6 d后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均显著减少。油菜籽粒产量、籽粒产量结构、收获指数均随花期渍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单株角果数对花期渍水处理最敏感;(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表明,花期渍水时间每增加1 d,收获指数下降0.008,单株角果数下降14.71,每角果粒数降低0.29,千粒重下降0.04 g,单株产量减少1.52 g/plant;从渍水时间与施肥的交互关系看,渍水3 d时,渍水与施肥的交互作用能显著提高产量3.17 g/plant,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39.16,能够缓解产量损失;当渍水6 d时,渍水与施肥交互作用有减少产量2.29 g/plant趋势,对产量结构也无显著影响;当渍水9 d时,渍水与施肥交互作用显著降低产量4.78 g/plant,加重产量损失。【结论】花期渍水胁迫明显减少油菜产量和产量结构,其中宁油18比宁杂19更敏感,盆栽比池栽更敏感,单株角果数比角粒数和千粒重更敏感。模型量化表明,短时间渍水胁迫下,施肥能够缓解渍水胁迫对产量、收获指数和角果数的负效应,随着渍水时间延长,施肥缓解渍水胁迫负效应的能力减弱,当渍水达到9 d时,无施肥和施肥处理下渍水对产量、收获指数和角果数的影响较一致;花期渍水时间每增加1 d,收获指数下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均明显减少,在施肥条件下渍水3 d时,渍水对油菜的伤害程度较小,但渍水6 d和9 d时,施肥对渍水影响的缓解效果降低。在正常水分管理下,施肥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及产量结构,但是随着渍水时间增加,施肥缓解渍水对产量的影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000.
泊麦7号由河北省泊头市蔬宝种业公司选育,2018年2月通过河北省审定。该品种以轮选987为母本,以C338-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8个世代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抗寒性突出,抗干热风,落黄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品质好,达到国标中筋小麦标准;产量结构合理,高产潜力大。还具有高抗条锈病,高抗叶锈病或慢锈叶锈病,中抗或中感白粉病等优点。本文作者对泊麦7号的亲本组合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套栽培要点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为不断扩大推广种植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