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7篇
  16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栽培条件对小麦植株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播期、年后第一肥水、栽培方法和氮肥基追比,对小麦株高及穗、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淮地区小麦高产栽培作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头初始体重为(55.20±2.18)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和15%绿狐尾藻,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肥育猪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2)各组肥育猪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Ⅳ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肥育猪的胴体率、瘦肉率、屠宰率、胴体斜长、肉色、剪切力和大理石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和Ⅳ组的平均背膘厚和Ⅳ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降低(P0.05),Ⅲ组的滴水损失有降低趋势(P0.05),Ⅱ和Ⅲ组的p H45 m in、p H24 h有增加趋势(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平均背膘厚,减缓肌肉p H下降速度,降低滴水损失,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363.
为了解决我国的河流泥沙灾害,尤其是新疆的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的初期成果,经过理论分析,在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沙棘植物"柔性坝"过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尝试推导了一些相应的公式.对植物坝前上游段推移质泥沙的输移特性进行了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进行了植物坝前壅水区内河床冲淤计算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利用沙棘植物"柔性坝"来治理泥沙、减少泥沙危害,是一种全新的泥沙治理理念.它将生物措施和流体力学原理相结合,并且充分利用了两者的优势.  相似文献   
364.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在区域低碳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对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lobeLand的3期30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碳效应测算模型,分析了广州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和碳排放效应情况.研...  相似文献   
365.
[目的] 探究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该地区森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以贵州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与室内浸泡法对土壤物理结构和持水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方差分析、RDA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①土壤物理特征呈高异质性,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机械组成等在不同坡向、坡位和海拔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②土壤持水率在不同坡向间差异最显著,土壤持水量在不同岩石裸露等级间差异最显著。土壤最大持水率、毛管持水率、饱和持水量与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坡位和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岩石裸露等级的下降而增加。土壤综合持水能力在低裸露、低海拔地区较好。 ③相关分析表明,地形特征、土壤物理特性与土壤持水率的相关性更强,林分特征与持水量的相关性更强,林分密度与持水量显著负相关,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持水量显著正相关。 ④P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是表征茂兰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性能的第一主要因子,土壤持水率为第二主要因子,主成分一、二累计贡献率为77.5%。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度、岩石裸露等级是茂兰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持水能力具有高异质性,在不同地形部位间差异显著,非毛细孔隙度(Pnc)是影响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66.
以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结合样线法进行系统性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与区系特征、分布规律、受威胁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地区兰科植物的保护以及保护区功能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兰科植物48种,其中地生兰31种,附生兰15种,腐生兰2种;2)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具有热带分布向温带分布过渡的特征;3)研究区兰科植物种群密度不高,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水平分布呈现5个不同程度的热点区域,垂直分布以海拔700~1100m较为集中,符合“中域效应”理论分布特征;4)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差异大,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5)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需加强对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367.
通过近30年来直接影响沈阳市沈北新区的2个9号台风资料的比较,重点对地理位置、配合天气系统、台风路径、灾情以及台风经过对当地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台风预警等服务加以阐述,以为防御气象灾害台风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68.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标志性及不可替代的作用。仁怀市社会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可持续发展需要理清仁怀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形成评估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基础资料。因此,本文基于植被的实地调查样点,通过对仁怀市域内设立的255个植被样点进行数据标准化、距离计算、系统分类等处理,对样点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中国植被、贵州植被系统及IUCN全球生态系统分类框架确定区域生态系统分类结构。本研究梳理了仁怀市森林生态系统分类情况,共有35个植被群系;理清了仁怀市现存有原生性较强的地带性植被,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形顶极中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类型,可作为生态系统保护重点对象、生态系统修复物种库及群落配置的参考模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管理与功能调节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69.
【目的】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如何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下,保护和利用蜜蜂,维护蜜蜂的种群繁衍和优质育种,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方法】选择在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建立西方蜜蜂繁育隔离交尾区,栽培优质蜜粉源植物,采用地理空间位置分析、蜂场数据调查和蜜蜂生物性检测等方法,检验该隔离区内蜂王隔离交尾的可行性。【结果】 试验组织的20只处女王经过30d交尾期,蜂王交尾均未成功。【结论】将蜜蜂育种场或繁育场建设在人多地少的经济开发区,可有效隔离外场雄蜂,为西方蜜蜂定向繁育优质蜂种和蜂种区域规划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370.
为了解决工业废水铅Pb(Ⅱ)污染问题,以海藻酸钠和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并用于对模拟废水Pb(Ⅱ)的去除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多孔凝胶球的形貌、多孔结构、表面电荷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铅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吸附Pb(Ⅱ)的吸附容量和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9的条件下,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表面带负电,能够通过凝胶球内部的多孔通道上的吸附位点有效地吸附带正电的Pb(Ⅱ)离子,最高脱除效率可达99%,能循环使用。通过对吸附数据进行3种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和两种等温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分析,发现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遵循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机制,最大吸附容量为264.01 mg·g-1。表明,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能对模拟废水中的Pb(Ⅱ)进行高效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